浙江省杭州市文教區是一個高校比較集中的區,原有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浙江工程學院、杭州商學院、杭州師範學院、中國計量學院🏃♀️、杭州應用工程技術學院👩🦯、浙江財經學院、杭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8所普通高校。2001年以來,8校在省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在浙江率先互相開設校際選修課程,資源共享🍣,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杭州市文教區的高校具有開設校際選修課的有利條件:一是8校的學科專業各有特色🤽🏽♀️,互補性強🎰;二是當時8校共有在校生40169人👩🏼🦳🧘🏽,專任教師3165人,本科專業136個🙆🏽♀️,碩士點34個,蘊藏著巨大的“選修”需求和豐富的教育資源;三是8校都已實行或試行學分製🧑🦲,大量開設選修課是各校順利實行學分製共同的前提條件👐🏼;四是8校互相毗連,有的只是一墻或一街之隔,而且今後幾年🧑🏻🦯➡️,8校中有7校將遷往下沙高教園區🤧,仍有繼續合作的便利條件🪓。2001年5月28日🤳🏽,8校校際選課協議書正式簽訂🧏🏿♀️。之後,8校還研究製定了《校際選修課教學工作規範》等規章和《選課指南》。
經過半年的積極籌備🌍,8校校際選修課第一輪15門課程,於2001年9月如期開設,選修學生1655人。為保證校際選修課的質量🎍,各校都重視課程和主講教師的選拔𓀖🙅🏽,註意把特色課程與優秀師資結合起來🦹🏻♀️🧒🏽。選修課程和任課教師有以下兩個明顯特點:一是所開課程能體現各校學科專業特色🥁,對其他學校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二是主講教師基本上都是學科帶頭人或優秀骨幹教師,有的還被列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人選、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經過兩年的探索實踐,文教區高校校際選修課取得了初步成效。3個學期以來,8校已開設課程45門,吸納選修學生5365人次👨👩👧👧,其中有3664人次成績合格並取得相應學分。這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教育資源的潛力,促進了各校特色課程建設🎒,也有助於改善學生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應用技能和創新意識。
截至目前,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浙江工程學院、中國計量學院3校已部分搬遷下沙高教園區,已與杭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的杭州師範學院👨🔧、杭州商學院、浙江財經學院和浙江科技學院也將陸續搬入下沙或小和山高教園區。但是🙎🏼,8校開創的校際選修課在浙江卻方興未艾。仍在文教區的4校🎱,校際選修課已進入第四學期,9門課程吸納了1100多名學生;已部分進入下沙的3校繼續開設校際選修課程,並聯合了同在下沙的4所高職高專👩🏫;濱江高教園區以浙江中醫學院牽頭的6所高校🫱🏿,也開設了校際選修課程;寧波高教園區已作出規定,學生可在校際間選修課程,學分互相承認;在溫州高教園區的4所學校➜,這學期也開出三四門校際課程🧏♂️♻️,媒體幽默地稱之為“一人可讀四所大學”🎬。
《中國教育報》2003年6月2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