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公司日前面向高校師生推出了一款非常優惠的高校網套餐——只要你在網兩年,每月交納50元月租👨🏼⚖️;就能享受網內免費通話,網外0.28元/分鐘的資費,並在入網時獲贈海信C520等手機的優惠🂠。
這一套餐一經推出🦗,立刻在本市13所高校熱賣。然而,記者卻接連發現🤌🏼:這一聯通公司向高校師生提供的“優惠的午餐”,竟成了一些大學生牟利的工具。
記者昨日在某手機網站的BBS發言時邂逅了一位網友🧏🏻♂️,其主動搭訕,承諾願替記者購買“聯通最優惠的高校網套餐”🦷,但是要收取“好處費”,並且留下了E-mail和QQ號。
記者假扮買家💠👉,通過QQ與此人在網上“接頭”🦸♂️。在“聊天”中記者被告知:他是某大學學生,符合入高校網套餐的要求。“客戶”只要提供本地身份證,他就能立刻代辦,且僅在其中收取200元的手續費👰♀️。由於辦理高校網套餐需要大學學生證🧑🎤,而每張學生證只能購買一臺。因此他每代辦一臺手機🎇,就必須向不同的同學借學生證。200元的手續費要和借學生證的同學分攤🧔🏼♀️,因此收費並不算高。
據了解,入該套餐需要簽約,非高校的社會人士能鉆什麽空子呢🖖🏿?通過進一步“聊天”,該學生向記者透露:由於高校網套餐需入網兩年,因此聯通公司要求外地生必須找一位本地人擔保🔱,這才讓他“有機可趁”🐵,找到這個生財之道——用學生證上的人名開戶👩🏿💼,替提供身份證的“買家”辦理,從中收取“手續費”🏋️♂️。同時,他怕“買家”開戶後不能履行聯通公司的合約——在網兩年,每月交納50元月租,被公司起訴後帶來的各種麻煩🛬。所以他向記者提出要求🚴🏻♀️:在代辦前,先與他簽訂一份“私下合約”,保證在兩年內不離網,每月按時交納月租費。
“雖然,這優惠的套餐讓很多人動心👳🏻,但真正買的人很少。”他告訴記者👨👨👧👧,廣告貼出幾天🧖,來問的人很多9️⃣,但“生意”卻沒做成一筆。
記者隨後又在一些網站發現兜售高校網套餐的廣告,原價100元的卡號最高被賣到了400元🤳🏿,而免費贈送的海信C520手機最高被賣到了600元。
私下合約不受法律保護
“為了防止大學生違約🏃🏻➡️,我們公司從4月底開始已經不允許在校大三、大四外地生入高校網套餐,但是防不勝防🦸♀️🦯,需要擔保人的大一、大二外地生仍然可能借機牟利🏋🏽♂️🥃。”該套餐代理公司的負責人昨天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公司只能在賣出套餐時對購買者進行身份核查,賣出後真正歸誰使用📱👩🏼🏫,公司實在無法徹查🧙🏻♀️。但我們告誡正在倒賣高校網套餐的大學生,應立即停止此種無知的行為。因為,一旦發生使用者違約的行為🤵🏼🐟,我們都將先起訴開戶者。而那份幼稚的‘私下合約’,在使用者違約後不會產生任何法律效力🤷🏿,我們不會保護任何一方的權益!”
該負責人嘆道:原本以為該套餐能為大學生謀福,沒想到卻被利用成這樣——有的號碼已經被轉手三四次,下落都找不到了,那些貪圖眼前蠅頭小利的大學生頭腦太簡單✦,如果因此成“被告”將後悔終生
上海青年報2003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