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校🧗🏿♀️🧎🏻♀️:“公辦新機製”采取準成本收費
來源:
時間:2003-05-08 瀏覽🧑🏻💻👱♂️:
在今天舉行的廣東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會議上,省教育廳副廳長羅偉其透露:經廣東省委省政府批準👩,公辦普通高校在維持現有收費水平不變的情況下,“公辦新機製”或二級學院由政府定價改為政府指導價,民辦高校則采用市場調節價。
據悉,今年🤟🏻⚃,廣東高考錄取院校將根據招生計劃和生源情況,劃定 A👨🏿🍼、 B兩條錄取控製分數線🍴。廣東省教育廳允許部分高校根據自身情況以“公辦新機製”、民辦公助二級學院或校區在 B錄取分數線上錄取,並規定高校 B線上所有專業都實行準成本收費。根據《廣東省200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廣東省各高校紛紛製訂了不同的招生標準,每學年收費普遍在1萬元以上。
據了解🤵🏿♀️,廣東的“公辦新機製”是指為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戰略目標🪅,鼓勵公辦普通高校積極自籌資金改善辦學條件🧘♂️,擴大辦學規模🙇🏻♀️,包括貸款辦學。這些高校通過自籌資金舉辦的二級學院或校區◾️,其財產都是國家的,稱為“公辦新機製”二級學院或校區🙎🏼。這些“公辦新機製”二級學院、校區的學費實行按教育成本合理分擔核算收費的原則。高校的“公辦新機製”專業雖然比原校本部招生專業的錄取分數線低🥊,但收費卻是原專業的3至4倍。消息傳出,立即引起了強烈反響,很多家長和考生認為這是個好消息,起碼多一條分數線保底,多花些錢讀名校可以增加自己的含金量🏀。但是🤽🏻♂️,也有人提出,實行準成本收費,高校擴大發展帶來的受教育機會會不會成為“有錢人”的專利?是否會造成不公平🧕🏼?
羅偉其說,廣東的教育投入基數較低,所以在保證公費高校招生計劃逐年上升的情況下,采用多元化、多渠道的方法去辦“公辦新機製”和民辦學校🧔🏻♂️,實行三管齊下未嘗不可。如果由於我們的教育發展跟不上🧎🏻♀️🤛,耽誤了學生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時機🃏,那才是最大的不公平,更不利於我們國家參與世界競爭。高等教育是非義務教育,通過“公辦新機製”來建立一個合理的成本分擔體系💂,充分地調動了政府、銀行💁🏻♂️、民間資金來辦教育,能夠在短時間內擴大高等教育的發展。羅偉其強調🤾🏻♀️,對於公辦學校原有招生人數和收費標準,教育主管部門並沒有調整收費政策🌔,也就是“存量不變”,換句話說,“公辦新機製”並沒有對原有招生計劃造成任何影響。相反💨,通過“公辦新機製”,可以使更多的學生享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
羅偉其說,在調整收費政策的同時,學生貸款政策也在不斷完善🌥🚵♂️,一些家庭經濟收入一般的同學👨🦳,完全可以通過助學貸款來完成學業。
《中國青年報》 2003年5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