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伴隨著高校招生競爭的日趨激烈,全國各大高校在不斷狠抓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更加關註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改善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因此🍟,各大高校在校學生的住宿條件普遍都有很大提高。但是與此同時,卻出現了部分學生紛紛搬出環境、條件都比較好的學生公寓,選擇出外租房居住的現象,眼看著一股學生“租房熱”正在很多高校悄然興起🧑🦼➡️👨🏽🦳。
“租房熱”:各有所圖
筆者調查發現🎅🏽,在校大學生搬出集體公寓😾,自己租房居住的人數實在不少📞,但是租房意圖也大致不外乎以下幾種💁。
——從總體來看💂♀️,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的是“考研族”😫。他們認為盡管學校的集體公寓條件比較好🛡,但是往往住的人數比較多👊🏻,相互之間影響比較大🚵,況且現在學生學習壓力普遍比較大,學校圖書館📤、閱覽室每天都太過於擁擠。因此遠不如“偏安一隅”,自己單獨租房居住,從而謝絕一切幹擾,專心致誌於復習備考。根據北京某高校的同學提供的信息,他們寢室原來住有六位同學,其中有四位都在積極準備考研.十月份以後👯,考研準備進入了沖刺階段🧄,他們之中已經有三位同學先後搬出了寢室🦇,在距離學校較近而環境又相對幽靜的小巷租了房。他們以為雖然這在經濟上是一項額外支出,但是有利於自己實現考研目標🚴🏿♀️,因而是值得的🚶🏻➡️。相對於他們寢室而言🍍,因考研在外租房所占的比率竟然高達50%👨🏽🏫🎼!並且據他了解👎🏿,因考研在外租房的在北京每一所高校都不乏其人。相信這種現象在全國其它高校也是普遍存在的。
——出於性格上的原因而出外租房👨🏼🌾。這一部分同學要麽是不善於處理同學關系,要麽是不習慣於集體生活。正如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女生李某曾對筆者說:“住在集體宿舍裏即便是搓一下腳丫子也會有好幾雙好奇的眼睛同時註視著你,多不自在呀!”因此她認為選擇在外面租房住,既清靜又省事.並且現在大多數高等院校都是面對全國招生🥳,由於來自不同的地區🙋🏼♀️,室友們很可能在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等方面都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差異,因而在集體生活中往往難以相融🏇,甚至容易產生一些矛盾糾紛👱🏽♂️。於是一部分同學便懷著“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態避而遠之🚣♀️,在校外租房營造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天地和自由空間🧽。
——為了改善飲食生活而出外租房⏳。學校集體大食堂的飯菜一致被認為是要麽缺鹽少油,要麽每天整個一盆“大雜燴”🎹,好不容易有點對胃口的,價格卻高得驚人✥。尤其是學校食堂每天為了供應上千名,乃至數千名師生的飲食🈳,衛生質量方面也勢必會大打折扣。至於在學校食堂提供的飯菜裏“發掘”出頭發絲甚至醬油瓶蓋那也是常有的事。因此受不了學校的這種日子🙌🏽,很多同學便幹脆自己租了房子🧜🏻♂️,天天給自己開小竈,讓自己“吃得舒心,喝得放心,活得安心👨🏭。”
——出於學校住宿費過高而租房♑️。現在的學生公寓條件比較好,相應的收費也比較高🦝。據筆者調查發現,學生集體公寓每年收費在1000-1500元之間的學校不足為怪👆🏽,至於每年收費在800-1000元之間的學校更是比比皆是,那麽每年收費在500-800元之間的學校已經很少了。相比較之下🫰🏼,一些中小城市的高校學生認為自己租房居住則要顯得經濟得多。
——與戀人同居🐷,營造“二人世界”。中國當今的性開放程度不容誇大其辭➜,但在讀大學生中的同居現象確實普遍存在👨🏭。2002年度《中國大學生》雜誌上一篇關於安全套公然走進南京某高校校園的報道在全國其它的很多高校裏也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根據該資料中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沿海開放城市裏的高校學生有過同居、性體驗行為的在該地區大學生中所占的比率竟高達60%,即使在一些內地中小城市裏的高校學生有過同居、性體驗的也不下於當地大學生人數總和的20%。但是畢竟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規章製度🚈,學校集體宿舍顯然不允許🛌🏼🍲,也不適合於這些同學“過自己理想的生活”,因此出外租房居住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由於一些學校的基礎生活設施建設嚴重滯後,學校鼓勵部分學生外出租房。高校實行擴招政策以來👨👨👦👦,湖北武漢某高校的學生人數劇增✧,致使該校的學生公寓出現嚴重不足😦。為了緩解暫時的住房困難👶🏽𓀁,無奈之下該校的領導只好動員一批學生在外面租房居住✊🏻。根據相關調查💂🏼,這種現象絕非僅僅出現在湖北武漢這一所高校🚶♀️,因而這一部分同學也是租房學生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
其他學生:見怪不怪⌚️,觀點趨於統一
如何看待自己身邊的同學、室友搬出學校集體公寓而自己到外面租房居住,絕大部分同學都認為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他們認為,畢竟這是一個追求個性、崇尚自我的時代,作為一名大學生🪢,無論是從年齡上來說👮🏿♂️,還是從他們的社會生活經驗上來說🤷🏽♂️,他們自己完全有權利選擇理想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他們也完全有能力解決自己面臨的來自學習,生活上的一系列問題。現在都二十一世紀了💳,高校的大門不能永遠是關閉著的💇♀️,過去高校所推行的全封閉式管理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和當今高校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參與社會生活的需要🦼。盡管學校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不能總是讓管理淪落為一種對學生不必要的束縛。
湖北某師範院校的黃某告訴筆者,當初自己在外面租房住也曾經有所顧慮,擔心其他的同學說一些風言風語🦹👩🏼🦱,但是後來發現結果並非自己所想像的那樣。隨著在外面租房的學生越來越多🤸🏻♀️,他在與同學談及自己在外租房的問題時發現他們早已是見怪不怪了。並且他們還認為自己不再是那些初中生和高中生了,他們應該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能夠完全對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任。集體生活的確可以培養自己的群體意識和提高自己與人相處👩🍼、交往的能力👱🏽,有其積極性的一面💆🏽♀️🧞,但是大多數同學租房也有其合理的一面𓀗,因此學校實在沒有必要將他們管得那麽死⏬🪟,相反應該多給學生一點自主性。
當然𓀊,也有少數同學對此存在異議。他們以為如果同學中這種租房群體過大💇🏽,勢必影響到學校的正常生活秩序和學習秩序,因而至少是不應該提倡的。
校領導🧘♂️:態度不一🧚🏼♂️,意見存在分歧
高校在讀學生掀起的“租房熱”雖然沒有廣泛引起當今高校管理者們的極大關註🧑🏻🏫,但是也有很多高校的領導紛紛表示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湖北某高校主管學生工作的張處長認為,學生自主在外面租房居住既不利於學校的統一管理,同時又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並且會帶來學校資源設施浪費,投入建設學生公寓的資金無法回收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學校一般是采取反對的態度🙎🏽♀️。這種現象大量存在,並非學校默認了其可行性,只是校方沒有采取相關有效措施來加強管理而已🤸♀️。
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有些高校的管理者全面權衡學生在外租房的利與弊,並采取了相關措施進行了有效治理.例如湖北黃岡某高校一直堅持堅硬態度🏛,學校明確表示只有學校所在城區的走讀學生才能在校外居住(當然也只是限於在自己家裏)👩🏻🦯,其他學生要想要外居住必須向學校提交一份書面申請,並經過學校嚴格審批方可。對那些自主在外租房的同學🚱,尤其是未婚同居的同學🕵️♀️,學校一經查出將對其給予嚴肅的紀律處分。同時👨✈️,學校的輔導員在學生宿舍樓都有固定的值班室,以便於對學生的歸寢進行不定期檢查👴🏻。雖然該校學生有的對此頗有微詞,但筆者發現此舉對扭轉該校校風👩✈️,學風確實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該校領導認為:“學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學生應該有與學習相適應的生活模式和管理模式,雖然學校的製度和政策有點趨向保守👱🏼,但從長遠來看我們堅信這種做法是利大於弊的📯。”或許這代表了很多高校領導共同的心聲。
南京🤑、上海、浙江等幾所高校的領導則認為,在新的時代和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有效地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但是如果學校管得過嚴💆、過寬和過細,將會弱化學生的社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長此下去還將導致學生養成某種依賴的惰性🚠,不利於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他們在對待學生租房居住問題上的思想要開放得多🧑🏽🦰🧑🏻🎄,所采取的政策要寬松得多。但是同時,他們也明確表示學校的這一態度並非意味著完全的縱容和放任♛。
編後:
在新的歷史時期對我國現行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討是一個老的話題。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探討在不斷深入,同時教育管理上所面臨的新問題也在不斷湧現。當我們看到高校學生中出現又一個新的群體——“租房族”時,我們該如何認識?我們應該做些什麽?但願此文能帶給人們一點思索。
《中國教育報》 (2003年4月8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