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擴招後,許多人感嘆🚣🏻♀️:“大學生多了,水分也多了🤙🏿,工作難找了。”然而😰,武漢大學的畢業生卻始終是人才市場的“搶手貨”,國家機關和國內外的著名企業爭先恐後來武漢大學覓才✍🏼。
校長侯傑昌教授告訴記者,武漢大學在擴招之後狠抓教學質量🤸🏽,建立了一套嚴格的質量監控體系。
實行“學生評師”製度。組織學生對全校所有必修課的課堂教學質量進行問卷評價👩🏼🍳🦸🏼,使教學工作處於學生監督之下,促進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效果;通過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學生意見和學生信息員收集意見🚵🏻♀️,將學生的意見進行通報,及時解決本科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健全激勵機製👰🏿♂️。學校每年還組織青年教師教學競賽,45歲以下的教師都必須參賽;根據日常的教學效果進行本科教學質量優秀獎評選;與科研成果一樣🥂,教學質量還是評價教師年度工作成績的重要指標,並與業績津貼掛鉤👏🏻。這些措施樹立了“教學為本”的觀念,大大激發了全校教師的質量意識與積極性👳♀️。10多位院士身體力行🧑🏽🎨,親自給本科生上基礎課,讓大學生在課堂上受到一流的教育。
成立“教學督導團”。武漢大學建立了由29名資深教授組成的“教學督導團”。這些老教授一年聽課1000余次,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提出教改建議,協調解決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困難👇🏿。一位老教授出國期間,與100多名海外校友交流教學質量問題,向校領導提出了借鑒世界一流大學教學經驗的建議🪚。
《人民日報》 (2003年03月31日第十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