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上充斥著過期、虛假的“垃圾信息”,真正作為問題被人們意識到的時候,眾多的網民,尤其是上網求職者都陷入了一種迷茫🌵,似乎沒有哪家網站🌅、哪家企業更值得信賴。近日,中華英才網做出了“我們的網上沒有虛假信息”的承諾👦🏼。中華英才網總裁張傑賢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向網民支招:
網絡“打假”有必要
據張傑賢介紹💁🏼♀️🧚🏽♂️,在一些網站張貼的招聘信息中,過期未更新的職位有很多,尤其是一些高級職位、需求量相當少的職位最明顯;有的信息未到期👩🏽🍼,但職位已招滿🤸🏼♂️,由於企業交了錢,自然不甘心刪除或暫停信息,而是繼續張貼🛂;也有一些網站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或信息量,從其他網站上拷貝一些即將過期的信息,在自己的網站上延長信息的發布時間;還有的企業職位只招聘一人🪿,或已經招滿了卻在網上張貼很長時間,其實這是企業建立自己人才儲備的一種方式,企業希望有意無意地拉長時間,讓更多的人才投放簡歷♓️,以此來建立自己的人才庫😼,不過這樣一來,職位發布的時間就會看起來像“老皇歷”,網民自然不知道企業的一番“苦心”了🚍。在人們更多的關註網絡、依賴網絡的時代,上述網絡上的“假冒偽劣”也逐漸浮出水面🥼。對此,張傑賢說,現在很多網站上的招聘信息都存在過期🗄、虛假的現象💉,而把這些問題揪出來🤟🏽,是很有必要的🏹。雖說這可能會對網站和企業有一定影響✋🏼,但這影響也應該是一種敦促,讓雙方都意識到這個問題,也應該正視這個問題,並予以改正和完善🙌🏿,這對網絡的規範化管理和企業對網站的選擇、信息發布都會起到促進作用👨🎨。
逃出信息“陷阱”
提到網上的假信息💂♀️🎲,無論網站和企業之間的協議如何🌑,“受傷”的總是網民,尤其是求職者。其實,你完全有能力避免盲目🧙🏻♂️,逃出信息“陷阱”。憑借十多年的業內經驗,張先生支了幾招兒💍:
抓住“時間”。網上時常“掛”著很多信息,有很久之前的,也有近期的。求職者上網瀏覽信息時,最好選擇發布時間是近期的👏🏼👨🏽🎨,以保證信息的新鮮程度和可信度。如果非要看中了“時間久遠”的一個職位🚿,可要先打電話詢問企業是不是已經招滿,如果沒有當然最好,倘若已經滿了也不要放棄🙋🏻♀️,可以和企業多溝通👩🏿🎓💜,及時詢問情況,給他們留下印象。要知道,企業的需求可是隨時在變的。
提高警惕♣️。如果發現信息中附加了“報名費”🤟🏿、“考試費”等條件,不但不能信,似乎還有必要報個警🧘🏿♀️,因為這是違法的。
切忌隨意。網上招聘以迅速、快捷著稱🧑🧑🧒,因此,很多人只大概看了看職位,覺得似乎適合自己就立刻投遞✧,只要輕擊鼠標𓀀,一次投十幾份輕而易舉,但結果似乎都石沉大海👈,以為受了騙。但你是否看清了職位的要求,你是否還記得所投企業的名稱和職位?對於大部分沒有針對性的隨意投放簡歷,企業或者認為資料太詳細而不願看,或是太簡單而不能考慮,或是篩選的過程漫長,求職者自認為沒希望了。
充分準備🧗🏿♀️👷。很多重要職位通常只招一人,有的求職者就認為“那麽多人去競爭一個職位,不可信”;有的一看發布的時間距今很長了🥪,幹脆認為是假信息了。其實,只要你有充分的準備,對這一行業有充分的了解和見解,對自己充滿信心,問一問是否真的已招滿🪅,不是就去爭取。
齊鳴
新聞鏈接
“無憂”否認將網頁賣給企業
上周本報《人才周刊》報道了《網上招聘信息坑人不淺》的消息,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很多網民打來電話反映情況🤙🏽,為此,記者又采訪了一些網站。
在無憂網站💶,記者從一位負責人張先生那裏了解到,他們的收費相當便宜💪🏼,做一個月的信息發布也就300元。信息的張貼時限由企業和網站協商決定🏓,一個月至一年不等🤖,但張貼的有效期一般不在網上公布。張先生說,發布信息後👨🦽➡️🔉,由網站負責信息的管理工作🧔🏽♂️,網站是很講信譽的,不會存在過期、虛假信息的問題,一般一個月後系統就會自動更新。
不過🔳,他還向記者介紹到,如果不願意由網站管理,那麽只要交200元😾,信息的發布、管理😕、更新就都可以由企業自己管理。而當被問及這樣是不是將網頁賣給企業時𓀓🧖🏻,張先生說🗿,這只是協議✥,不是交易。張先生進一步解釋說,企業只能管理本單位發布的招聘信息🖐,而且要及時更新🛸,在規定的一個月的時間內✋🏽👩🏻🚒,系統也會自動更新。
盡管如此,記者仍然發現有過了一個月仍“掛”在網上、同時又是企業已經招滿了人的招聘信息。對於這種現象🙆🏼,張先生的解釋是,這是因為企業和網站之間的協議不是一個月🥶,是長期的🛞,所以系統並未更新🤞🏽👭🏼,但企業招聘的人員已滿而沒有及時更新,就是企業的責任,網站不負任何責任🏔。
《北京娛樂信報》 2003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