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華東理工大學製定大學生德育不良檔案,將當眾擁抱親吻🏄🏼♂️、在食堂互相餵飯👨🏻、夜深人靜“煲電話粥”等行為作為學生的德育不良行為記入檔案🔪,情節嚴重的相關學生還將遭遇畢不了業的危險👷🏿♂️。
今天的上海青年報報道說⛩,盡管華東理工大學事後作了澄清🦁☎,指出媒體在報道中誤解了校方的規定,但有關“校園禁止擁抱接吻”這一話題還是在社會各界掀起了波瀾。
——學生聲音👜:幾條規章焉能保留“凈土”
上海體育學院99級新聞系一名女生表示:在校園裏牽手🤯、擁抱🌈、接吻對於現在的大學生來說是很平常的事情,安全套自動售貨機都能進入校園🔰,這些又算得了什麽👩🏻🦱。聽說有些學校還專門組織了“老爺爺✋🏽、老奶奶別動隊”,稽查校園裏的這種行為。每一代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校方安排“爺爺奶奶們”來抓🎃,是因為老一輩最看不慣這樣的事👩🏿🦳,而我們非要做則是因為在我們眼裏這僅僅是表達愛意的方式而已。看法不同🧗🏻♀️🏠、做法不同,這就是代溝,說也說不清楚。現在的影視作品🖍、書籍報紙以及其它的社會因素在性開放等問題上對年輕人的影響太大了,要想保留校園這塊凈土光靠校內的幾條規章製度是不可能實現的🔊。
上海大學2001級新聞系一名男生表示⏰:在我看來學校出臺這項政策似乎有所不當。從我們學生的角度看來,和情人之間的親昵行為純屬個人的隱私,即便是自己的父母也不太方便幹涉♌️,更何況是學校呢🩰。我們這一代的學生在戀愛的觀念上比起以前來更加開放也更向往個人的自由,所以只要這些行為不過分且不影響他人,學校就沒有正當的理由來橫加幹涉。因為學校的這種行為不但在實質上幹涉了我們的隱私🚳,更間接的傷害了我們的自尊。我認為學校的這些政策不但約束了我們在戀愛中的行為,更是對我們人格上的一種侵害。我們都是年滿18周歲的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都知道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不再像小孩子那樣要學校管這管那的🚕,所以學校的這種做法顯然有些不尊重我們大學生本身。當然我也不是完全否定學校的這些政策,也要體諒到校方的苦衷❣️。確實,我們有些大學生太不註重個人行為,在公眾場合做出些太過親密的動作,既不太雅觀,也可能影響到周圍的同學💇🏽。尤其是那些正處於單身或是剛剛經受感情挫折的同學,可能這些過分親昵的舉動在無意間刺激了他們🌙,讓他們心裏不好受。但總的來說,只要不太妨礙周圍的環境,學校還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好。
——學校觀點✅:規章製度要以理服人
上海體育學院學工部負責人認為:作為新時期的校園新現象,校方、老師都應持有一種客觀的理性態度,不應該由於其與社會主流價值觀不吻合就一律上綱上線加以禁止。在校園裏牽手👰🏻、擁抱⌨️、接吻是在男女同學確立了戀愛關系之後的正常反應,只要是有理有節就沒有必要橫加指責🫅🏽。這種事情禁是禁不了的🤳🏽,青年人的愛情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即使是在封建社會或文革時期都無法禁止,更不要說是在現在這樣一個進步、文明的社會中了。
學校的規章製度說起來是規範學生的行為🪐💇🏼,但要真正實現其管理目的🔖,學生的認同還是必不可少的。在體院的定期學生交流會上🚣🏽♀️,被提到的問題很多🥿,但學生們從來沒有提到要在校園裏禁止牽手、擁抱🤽🏻、接吻,這就說明這個問題至少在體院還沒有上升到要明令禁止的層面🤹🏽♀️。再說了🎙,現在是依法治國,治校也要依法🦨,規章製度的製定不是校方想怎麽樣就能怎麽樣,規章製度一出臺🏃♂️➡️,違反後怎樣處罰也是一個問題,至少要以理服人吧👩🏻🚒。如果因為一次牽手🦒、一個擁抱就被警告或記大過,學生肯定是不會服氣的,也是不合情理的。
——專家說法👔:強行禁止只能適得其反
教育學家、華師大教育科學院院長助理吳剛認為🕣:我認為這個主要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如何看待“社會公德”🦻🏽,另外還有一個就是學校應該如何規範大學生的言行🤦🏿♂️。事實上🕛,只要學生的行為既不違反法律🧑🏼💼,也不會對他人造成重大影響就不應當加以嚴格禁止〰️。這裏還有一個問題是誰可以來製定規範,憑什麽製定這樣的規範,處罰的尺度如何才算合適?學生對自己的行為也應當自律,要關註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對周圍的人產生負面影響⤴️。在食堂裏互相餵飯等行為確實看上去比較有礙觀瞻🔛,私人的感情最好還是在私下表達。但是,一般的表達親密的舉動也是情有可原的,學校不應當提倡,但是也沒有必要去禁止。
我們現在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體系是脫節的🧝🏼♀️,在中學中往往管理得很嚴格,但是到了大學之後學生一下子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面臨著許多選擇,許多學生心裏茫然,不知道如何是好,這需要學校加強引導。另外,許多年輕學子還有很強的逆反心理,強行禁止可能未必有效,甚至適得其反🙌🏻。
——當事人說法:學校被誤解了
華東理工大學學生處處長沈煒表示: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其實是這樣的。我們學校這個學期著重推進誠信教育,希望在學生畢業時除了成績報告單🧎♂️➡️,還能有一份“德育測評手冊”。我們請學生來討論“華理人的可愛之處”和“華理人的不可愛之處”🎒,由此來確定德育方面的加分和扣分因素。加分的因素,是我們認為應該引導的🦧;扣分的項目是學生們自己評出來的“華理人不文明之處”🧺。學生共評出來了20條左右的“華理人不文明之處”,其中就包括了“情侶餵飯太不雅🚴🏼♂️,卿卿我我傷風化”👩🏼🦰。當然🉐,這絕不是唯一一條。對於學生自己討論、評選出來的這些“不文明行為”,作為學校🧑🏻💼,我們主要是從正面引導🕵🏻♂️,希望大家“發乎情🚴♂️,止乎禮”,在父母面前不敢做的🙇,在朋友、親戚面前不願做的,在公眾場合下也不要做📢🚀,但只是勸導,並非禁止🤹🏿。而且,說實話,這種事情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去禁止,學校也沒有這麽大的精力和能力。
學校並沒有成立專門巡視隊來查處這種行為🧕🏿,我們也不可能有這個時間和精力管到這麽細枝末節的事情🧚🏿♂️。所謂“百人巡邏隊”其實也是學生自治行為👨🏿🏭,是一些學生誌願者在校園內行使督導的功能🪩,看到騎車帶人,或者過分不雅的舉動就勸導一下,提醒一下,目的是創造一種良好的氛圍🪓,不是處罰學生🙍🏻。事實上,到現在為止✍🏿,學校沒有一個人因為擁抱、接吻等被扣分。被扣分的學生都是因為違反了學校的管理條例和規章製度📯,有的考試作弊,有的在校外同居👨🏼✈️,或者是犯了其他更嚴重的錯誤🎣。
——家長觀點:家有家規校有校規
一位大學學生家長表示:就我的看法來說🖖🏻,“家有家規,校有校規”也很正常,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嘛,學校總要有個規範🛁📞。畢竟👨🏼🚒,大學生在校園裏摟摟抱抱,看上去確實不雅。這也是學校道德規範教育的一部分吧。
我們家一直很開明👨🏿🚒,對於兒子的事情我們也不過分幹涉🐲。在高中🤶🏼、初中交朋友我們不贊成,但到了大學👅,談戀愛我們並不反對。不過,任何事情都要有個度🤾🏻,在大眾場合,特別是學校裏過分親密確實不合時宜,學校管也是應該的🦖。
不過🧟♀️,之所以出現現在的問題,主要還是因為教育不夠🧑🏽💻🧜🏽♂️。我們的兒子從中學走進大學時很不適應🧑🏿💼📨,因為中學一直都管得很緊,到了大學好像一下子沒人管了。剛開始他不適應沒人管的日子🚆,現在則開始受不了有人管的日子了。其實對於大一學生來說🧖🏽,特別是一些外地學生🙏🏻,遠離家門遠離父母🛍️,種種不適應、孤獨都是難免的。我們應該考慮得更多的是如何引導他們,關心他們👨🏽🔬。
現在學生接觸到社會上的東西很多,所以,僅靠學校管理也不太可行𓀂。家庭裏也要營造開放的環境。我們就經常和兒子談心,他有什麽朋友,有什麽想法都會和我們交流,包括避孕套等敏感問題,我們都可以開誠布公地談,所以兒子一直都讓我們很放心。
《北京娛樂信報》 (2003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