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視點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高教視點 > 正文

任繼愈👅:研究生培養機製亟須改革

來源:   時間:2003-02-18  瀏覽:

國家圖書館館長、哲學家任繼愈先生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大學的研究生培養機製片面強調論文數量👩🏻‍🦼‍➡️,導師所帶研究生數量太多,往往無暇精心培養,這不利於年輕學生的成長,也不利於學科的真正繁榮🔢。

任繼愈說👏🏽🧔🏿‍♀️,目前對研究生培養的管理辦法過於量化🎈,如一個文科博士生在讀書期間要求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篇,畢業論文要求在10萬字左右🐋,這些硬性的規定令學生無法潛下心來真正研究問題。很多研究生連基本的專業知識都尚未掌握,就開始寫論文,他們根本不去尋找第一手的資料𓀜,而習慣於改頭換面抄襲他人的觀點,或者把許多人的觀點綜合一下,或者將前人的觀點稍作補充就算作自己的論文。由於拿不出站得住腳的觀點,只好嘩眾取寵,故作驚世駭俗之論🛁。過去的大師們寫一篇文章自己要反復推敲幾次🚶🏻‍♀️💆‍♂️,盡量地反駁自己,如果自己都能駁倒論點,決不會拿出去發表。現在很多研究生連基礎知識👮🏽、專業知識還沒有掌握,便寫大塊文章,然後依靠導師的關系找刊物發表文章,甚至自己化名去寫推薦評論文章🧏🏻‍♀️,影響極其惡劣。

任先生反問,如果現在每年上萬的碩士生🤛🏻、博士生都要在核心刊物發表文章,刊物又如何夠用👱🏿‍♀️?如果每篇博士論文都在10萬字上下,又如何能保證其中不摻“水”?任繼愈認為🕸,這正是當前刊物上經得起推敲的抽絲剝繭式的文章越來越少🥿,大而空的文章隨處可見的原因。

任繼愈先生認為,歷史學、哲學等學科的問題主要在深層,浮在上面是找不到什麽問題的,要研究一個大的問題,三五年的時間都不夠。自然現象比較客觀,可以通過實驗⛹️,反復觀察⚫️。研究歷史、研究社會現象,難度要大得多😽。因為人只能在社會運動中去觀察🧸、認識🏄‍♀️✷,只能在極小範圍內搞實驗🤞。因而對文科研究生的培養👰🏽‍♀️🚶🏻‍➡️,應該尋找一種更為靈活有效的方式,而不應只作一些硬性的規定,過於量化🕰。

任先生說🧜🏻,過去許多有名的教授如馮友蘭等一年只帶一個研究生還覺得太累,這種手工業式的傳幫帶固然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但現在的導師一年帶十幾個研究生🍂,能保證培養的質量嗎?

現在的研究生包括理科的研究生普遍比較註重實際📜,上學並不是出於興趣和愛好,而是考慮畢業後的前途🕧,多數是哪兒錢多去哪兒👨‍👧。任繼愈先生一直在思考:這些年來為什麽各學科難以出現出類拔萃的人才?在他看來,缺乏誌向和做學問的興趣也許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任繼愈最後說,科學的繁榮不僅僅是加大資金投入、提高教師待遇這麽簡單的事情🧢,改變現在的研究生培養機製、營造有利於青年學者成長的環境才是應該首先解決的問題👩🏻‍🦲。

《人民日報》 (2003年02月18日)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