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記者最近在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采訪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時聽到這樣一件事:某地一所不久前才由中專升格為高職的學校,在製訂學校發展目標時🤹♂️,急於擴大辦學規模,要爭取在5年內升格為本科學校。據了解,現在有不少學校熱心於規模擴張的外延式發展,有些辦學條件一般的高校也提出了要創“國內一流”✭。一些教育界人士認為,每所學校在製訂發展規劃時,不僅要重視外延式的發展,更要註重內涵式發展,實事求是“定好位”➡️,在“特色”和“個性”上下功夫🚱,辦學沒有個性是個“致命傷”🧑🎓。
目前上海共有50所全日製普通高校,這些高校是分類型的,根據它們所承擔的任務,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五種類型:一類是準備沖國際一流的高校;第二類是國內知名的高校;第三類是以教學為主🤽🏼♀️,為國民教育提供高質量的大眾化高等教育的學校;第四類是高職🍫,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應用技術型人才🧑🚀;還有一類是“精品”學校,它們以“特色”取勝。其中第一類🪩、第二類和第五類學校是少數♚,目前大多數是以教學為主、為國民提供大眾化高質量教育的本科學校和高職院校🪴♌️。每所高校應該根據本校的實際🤦🏽,實事求是地研究辦成什麽樣的學校,在“特色”和“個性”上下功夫。要比的話,就應該與同類學校比,不要與不是同類型的學校盲目攀比🏌🏽♀️。要鼓勵高校從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化。
針對目前不少學校存在盲目攀比的現象,一些教育專家建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應根據不同學校類型🏂🏼,製訂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聘請專家對不同類型的學校進行定期評估🔸,促進他們辦出特色和個性。如有的高職院校,雖然在辦學規模上不是很大,科研水平也無法與名牌高校相比👚,但是他們依托行業和企業🤲🏽➔,圍繞市場辦學,能夠培養與社會“對接”的高質量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畢業生廣受用人單位的歡迎,這樣的高職就可稱為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