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9日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長劉誌鵬宣布,為了推動全國高校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構建21世紀高等教育立體化精品教材體系,經教育部主管領導同意💆🏼🌱,高等教育出版社決定在11月正式啟動“高等教育百門精品課程教材建設計劃”基金,2002年度為1000萬元人民幣🖕🏼,以支持和推動全國高校的精品課程建設工作。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已進入以提高質量、調整結構為主的新時期。教學體系不斷改革,課程內容創新,日益重視研究和實踐,以及現代化教學手段普遍使用等等,使我國高校教材的改革顯得日益迫切。高教社多年來一直把“植根教育,繼承、創新⤴️、超越”作為辦社宗旨,強調教材的編寫👩🏽⚖️、出版要向前和向後延伸⛵️,所謂向前延伸🏃,就是指要開展立項研究,深入教學改革第一線👨🏻🍼,並拿出一定的資金來支持高等學校的教學改革🕓。為此🏛,高教社社長早在今年年初就提出🧚🏼,每年拿出1500萬元支持教學改革👩🏽🦰,並為此成立了“事業與學術發展基金”,今年將其中的1000萬元用於支持高等教育教材改革🤺。
集團化、精品化是高教社的發展戰略,高教社近年來出版了大量精品教材,如列入“十五”國家教材建設規劃的教材,以及“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等。目前啟動“高等教育百門精品課程教材建設計劃”,正是為了實施精品戰略推動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加快高校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現代化步伐🚵🏿♂️,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模式🧝🏼,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同時計劃的實施也是高教社貫徹、落實教育部領導提出的“高等學校教學改革與質量工程”的體現。高教社希望通過立項研究方式以及相應的配套資金的投入,來調動廣大高校教師在教學和科研工作基礎上建設精品教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形成反映學科前沿和教學改革成果,引領教材建設潮流的立體化精品體系😦。同時通過該計劃,進一步發揮高教社在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出版中的國家隊和主力軍作用🏌🏻♀️,更好地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跨越式發展服務。
“高等教育百門精品課程教材建設計劃”的主要內容是在各高校近幾年開展的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基礎上,重點支持建設一批本科教育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主幹課程精品教材。所謂精品教材,是指反映國內外課程建設與學科發展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和教育教學的適用性,充分動用現代教育技術👓、方法與手段,經多年教學改革實踐檢驗教學效果顯著,以立體化形式呈現的教材🎫。立體化精品教材為教師教學、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完整的教學解決方案,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教學需要。
該計劃主要通過對原有優秀教材的改編、修訂來實現,同時扶持已經較長時間醞釀和試用的新編教材👩👩👧。實施步驟分為立項、開展研究🥓、檢查與驗收、推廣使用4個階段。精品教材的立項申請者以學校高水平的教師和學術骨幹為主。立項申請經所在高校推薦申報至高教社🙆🏿♀️,經高教社組織成立的專家組評審後由高教社立項,並予公布。專家組請了5位院士做顧問,原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任組長🤞🏻,30名成員均系國內各高校的著名學者,負責立項評審、中期檢查和成果驗收✵🧑🦯➡️,並指導成果的推廣使用工作。高教社負責對立項項目實施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