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如一滴水,折射著社會的五光十色。社會階層收入的階梯分布使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也前所未有地拉開了檔次🙆🏻。
本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經濟差異對大學生的成長會產生巨大影響🦌,不同背景的學生形成了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記者選擇了吉林高校5位特色鮮明的同學✏️🙎🏻,記錄下他們的生活和思考。
我們知道,不管這5位同學過的是哪一種生活,都不能因此輕易去判斷他們的對與錯🍤,好或壞。畢竟🤮,每一個個體都是時代🆑、家庭🤼♀️、環境與性格綜合作用的復雜產物,無法用簡單的是否標準來衡量🧓🏻🧜🏻。
校園是打破門第、身份差距最好的場所,校園文化又如何利用其整合作用彌合其間的分裂呢?從今天開始,本版將陸續刊登《校園分裂》上🚴🏿♀️、下兩篇📴,及探討校園文化整合作用的《校園融合》。
有些高校老師私下根據家庭狀況的不同👮🏽♀️,把學生們分為5個“部族”:大富之家🤿、小康子弟、工薪階層🦛🗜、困難生😚、特困生。“這種結構就像一個棗核,雖然位於兩端的人數不多,但如果足夠尖利,完全可以將人紮傷。”
這種明顯的群體性差異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老師們以往的經驗。它對於學校的管理、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校園裏的五大“部族”
在吉林某高校,一個蘇州考來的學生,他從來不喝學校的水,渴了就喝礦泉水🚎。老師去寢室檢查衛生時,發現他床下堆滿了一箱一箱的空礦泉水瓶。還有一個哈爾濱的學生,從來不在學校的浴池洗澡,每星期都要坐火車回家洗一次澡。
相反的,一個江西學生,在大學省吃儉用兩年才攢足一趟回家的路費。他用省下的錢👨👧,買了70斤豬板油🤵🏿♂️🙅♂️,千裏迢迢地背回去,送給父母當禮物。另外一個四川學生🚯,同時打三份工,每天一頓白水面條充饑,用辛辛苦苦掙來的錢,供家鄉的妹妹念完高中。
在吉林一些高校采訪,經常聽到老師們的感嘆:貧富差異,已經把同齡大學生鑲嵌在了不同的階梯上。
可以說,在所有的校園中都存在這種現象。同一屋檐下,包容著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他們像雞尾酒一般拉開層次,並且相對穩定🚶🏻♂️。這種經濟上的差異和分層導致了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
這種明顯的群體性差異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老師們以往的經驗。這對於學校的管理、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𓀊。
有些老師私下根據家庭狀況的不同,把學生們分為5個“部族”:大富之家、小康子弟🙍🏽、工薪階層🤳、困難生🤸🏼♀️🧤、特困生。
“這種結構就像一個棗核,雖然位於兩端的人數不多🤹🏽,但如果足夠尖利,完全可以將人紮傷。一端更多地表現得‘張揚、自負、放縱’,而另一端則更多地表現得‘沉悶🍞🏊🏽♂️、自卑、壓抑’🧜🏻♂️,位於中間部分的學生,相對而言要平和得多,也更接近傳統目光中的‘健全人格’。”一位做學生工作的老師這樣說。
今天的校園果真如此嗎?被排出的不同“部族”的學生到底都是什麽樣子👓🏔?不同的經濟梯度,對大學生人格發育到底有著怎樣的影響?經過半個多月的調查采訪🙅🏻,經過與眾多大學生的深入接觸🕞👩👦👦,記者確實感受到了老師們心中那種沉甸甸的憂慮🖐🏿。
下面,就是記者采訪過的學生中的幾個比較典型的案例。
“在大學,學習固然重要,但我感覺🗓,相對而言🦉,為人處世更重要一些⚾️。”
宿舍樓門口,K君的白色轎車異常醒目。在一大片自行車的襯托下,這輛轎車鶴立雞群💄。
K君的父母都是生意人。今年考上了大學🧖🏻♀️👨👩👧👦,爸爸獎給他一輛白色捷達, K君每天就開著這輛捷達進出校園👍🏿。當他往來絕塵的時候🧍🏻,自然會吸引眾多同學的目光。但對“有車”一事,K君本人似乎看得很淡🙍🏼♀️。
“父母從來都把我放在第一位↪️,自己的事情,自己還沒想到,他們就替我想到了🏒。遇到什麽困難🗿,他們也早早就為我想好了解決的辦法。從小到大🙎🏿,他們為我操了不少心。
“初中,我讀自費,一年1萬元;初三,我要去美國讀書,可惜簽證差了一點點;高中,我考上一所外語學校,屬於那類貴族學校,學費當然低不了。
“高中🚣🏽♀️,同學都很有錢🦹🏿♀️👮🏿♂️,大家常常一起玩兒🧔🏽。市裏的高檔娛樂場所,我們幾乎都去過。通常是輪流請客,美餐之後,就去練歌房或者夜總會。有的地方便宜🍕🧤,唱一小時才30元;要是去大包房,最低消費就得200元🧛♀️;蹦迪嘛,如果開一桌💬,需二三百元。現在都去夠了👈,不新鮮了,看看節目還行。
“我爸總說我貪玩兒🥮,我也確實愛玩兒💂🏻♂️。像遊泳、滑冰、臺球、網球……同齡孩子會的,我幾乎樣樣都會🙅🏻♀️。相對而言🧛🏽♀️,我更喜歡籃球🕙,電腦。上網沖浪啊,打電子遊戲啊,最瘋狂的時候,玩兒了兩周沒回家。我爸特別不贊成我玩兒這些👨🏽💻🕵🏻♂️。他說,這都是小孩子玩兒的東西。他鼓勵我打麻將𓀑,將來社交用得上。”
高二時🖖🏻,K君的鐵桿哥們兒大多自費出國了。他父親堅持要其留下來考大學🧚🏽♂️🙍🏼♀️。他說,即使考不上,隨便念一個也成,找一找高考的感覺很重要,沒經歷過高考,人生就不完整。
“考上的雖然是一個高收費院系,但父母已經很高興了🐀。我對學校也算滿意💞,硬件設施好,老師也不錯。
“一進大學,我就參加了班委會的競選🐮。我不想進學生會。因為,在學生會是‘做事’,而在班委會則是‘管事’。我覺得😤,自己做事的能力已經不錯🤦♂️🧑🏼,但管事的協調能力還需加強。在學生會,別人讓你幹啥💆🏼♀️,你就得幹啥,耽誤時間。而當班長🔧,班裏的事🍈,自己決策的空間可就大多了。競選很順利🤞🏿,我如願以償當上了班長,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兒🩻。我人緣兒還可以,大家對我的工作也基本上表示認可。
“我這人,不客氣地說,遇事應變能力強,有一定的動員能力。現在的同學🕢,高中都埋頭學習了,而我以前的朋友大都挺社會,天天耳濡目染,我見過🕘、經歷過的事就多些🚴🏻♂️,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也強一些🦹🏼♂️。”
K君告訴記者🚷,卡耐基有一句名言😼:“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而85%則要靠人際關系和他的為人處世能力。” K君對這句話顯然很欣賞🧝🏽🧚🏽。他還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書👯♂️,向記者隆重推薦。接過書,記者看到,書脊上寫著“21世紀處世寶典”,封面上的大字是《新厚黑學大全》💉。
“這是我爸送給我的,很值得一讀𓀝,你也應該看看✖️。不過🙇🏼♀️,最主要的還在於實踐👮🏿,看完後🖲,要把它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在大學,學習固然重要,但我感覺,相對而言,為人處世更重要一些👰🏻♂️。所以🏠,我要多掌握一點這方面的技巧🧑🏼🍼,為進入社會做準備。”
K君說🅰️,他對穿著並不怎麽講究。
“說實話,有兩樣東西🦈,穿過高檔的,低檔的就再也穿不了🐎,像內衣和鞋。一雙耐克鞋🟥,800多元🧕🏻,能穿4個月🏵,很舒服。
“現在的大學同學🤙🏿🤸🏼,很多人‘消費觀念’還沒上去👎🏽,以為便宜就好,其實,買點好東西🍗🕵🏻♂️,用起來順手,使用壽命又長,何樂不為呢?我將來找女朋友💇🏿♂️,有一個硬件條件———她的消費觀念必須跟我一致🏋️♀️,要不然,兩人肯定有沖突🙋🏿。”
K君表示,除了學習抓得不太緊外,他對自己還比較滿意。“大學畢業我要去英國讀研究生”🤯。
“我本想戰勝自己,結果卻被恐懼與羞辱戰勝了👩🏽🎤👮♀️!”
孤坐雨中的感覺是那麽美。 Z君最難忘記家鄉那條冰河,還有鄉親們殷殷期盼的眼神🍳。
“揣著錄取通知書,邁上火車的那一刻,我的淚一個勁兒在眼眶裏打轉兒💞🏃➡️。長這麽大,我是第三次流淚。” Z君說。 Z君第一次流淚,是因為養父意外過世,第二次流淚,是在電影院看故事片《媽媽再愛我一次》。
他的養母很早就撒手人寰,養父將兩個孩子寄放在鄰村親戚家,外出打工🏄🏼。3年後的冬天🤬,養父揣著挖煤掙來的錢,興沖沖地接兩個孩子回家,卻在半路上橫遭車禍。
“那個冬天,我拉著妹妹的手,走過長長的、冰封的河面,心中充滿了對未來一無所知的恐懼🥹🧑🏻🎨。
“那以後,我每天4時起床🗓,為妹妹蒸好米飯👳🏼♀️,然後跑到學校🧏🏼♂️。晚上回來,先是生火燒飯♕,然後坐在發黃的電燈下看書。中考前,因為長期交不起電費,家裏的電被掐斷了⛏🥄。我就在學校學到晚上9時再回家。路邊上🙌🏿,墳堆一個接一個,我空著的肚子還不停地咕咕怪響,心裏害怕極了。”
3年高中生活, Z君除了向老師提問,幾乎沒怎麽說過話,他沒有時間與別人聊天。就這樣, Z君終於邁進了大學門檻。
“到了這裏,我才發現📫,生活原來這樣豐富!新東西鋪天蓋地,幾乎要把我淹沒。就拿上課來說吧🧑🔬,以前💁🏼,一節課講好幾遍🐮,直到大家都明白。現在,一天講很多課👵🏽✡️,很快就過去了👰🏼♂️,好像學不過來似的🧑🔧。其他方面的壓力就更大了,我又有了那種對一無所知的恐懼。
“從小到大,我都喜歡一個人呆著,越靜越好。我最喜歡下雨的時候📣,獨自坐在山坡上遐想,我不太願意與人交往♣️,沉默寡言慣了,很多人說我‘孤僻’。寢室的同學,個個很活躍,他們說話特別幽默,分寸把握得又特別準。在他們面前🗜🙎🏽♀️,我覺得自己說話笨得厲害,意思都表達不清💴。尤其在生人與領導面前,甚至緊張得說不出話🦫。可能是太封閉自己了吧!
“學校選班委會成員,我在一旁溜達,根本沒敢報名。聽到主考官問競選人⬆️:你如何舉辦晚會🫰🏻?我的頭一下子就‘木’了。雖然在中學當過班幹部,但沒組織過什麽活動,更別說‘晚會’了。同學們多才多藝,有的還會薩克斯和吉他🧑🏿✈️,我摸都沒摸過這些東西。
“有一次🏋🏻,學校開演唱會,我壯起膽子報名。站在舞臺上,可把我後悔壞了👨🏻⚕️。硬著頭皮唱吧,音樂磁帶才放到一半🦶🏽👰🏻♀️,我就把歌詞全唱完了。下臺時,同學們拼命鼓掌🐍⏰,可他們直勾勾看我的眼神,卻讓我渾身不舒服,那分明是嘲笑。在臺下站了一會兒👰🏻,我就臉紅心跳地逃跑了👱🏿♀️。本想戰勝自己,結果卻被恐懼與羞辱戰勝了🔸。
“我記得,當時🍛,唱的是張雨生的《大海》🐂。這首歌讓我感覺到‘浩瀚’、‘寬廣’🤳、‘豁達’🥞🏊🏽,聽起來很舒服,也許是自身性格中太缺乏這一點了吧😄。“別的活動麽🤷🏼,籃球還會一點兒,但打得不好🤘🧚🏼♀️。投球不準,一接到球🥶,我就趕緊把它傳給別人,因為反應遲鈍🌙,身體也不靈敏,常常把球傳丟了,還得因此自責老半天。同學們經常成幫結夥去上網、打遊戲,我不會,從來沒接觸過電腦,沒上過網,也沒打過遊戲,在旁邊看一會🏵,就覺得眼花繚亂🧑🏽🎄。我特別希望趕緊學會電腦👆🏿,不然和人家的差距更大了。同學們都懂電腦,上課時😯,老師點一點🐄🏋🏼♂️,他們就知道如何操作,手法極熟練,我還不明所以,坐著發呆呢👨🏽🏭。唉!
“很多同學還有手機🥷🏽,他們互發短信,雖然盡是些好玩的話👨🏼🦰,但1條1毛錢太貴了!他們一個月發短信的費用,夠我一個月的飯錢。怎麽那麽省🧪?我一般只打5毛錢的菜,而且只吃中午那頓。高中時👭🏼,我一天就只吃一頓飯🦹♂️,習慣了🫶,不覺得餓。而且,我不吃肉🕧,從5歲起,我就不吃肉了🎱。現在看見肉,胃裏就難受。
“中學的日子很充實。上了大學,對自己有所放松🧼🎢,早上有時會睡過頭,感覺很多時間被浪費了。想起這,心裏特難受,我不斷提醒自己要用功,很多東西等著我去學呢。將來,我還想當科學家呢🙋♀️,想回報那些無私幫助過我的人呢。”
Z君指指他身上的小薄棉襖,告訴記者,這是一個長期資助他的好心人送的。記者註意到,雖是隆冬時節🦿,他卻沒穿毛衣。
Z君有幾條非常喜歡的格言:“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不學習就會愚蠢”、“沒理想就會盲目”𓀕、“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去面對問題”。“我覺得這些話很對,比如說,我不能忘記小時候的苦,不能忘記自己的付出與別人對我的期望。長大以後🤏🏿,如果我有能力,我一定要讓苦孩子過得好一點兒。”這樣說的時候♿, Z君沉靜的眼睛裏突然躍起了一團火焰。
“其實我是一個很有理想的人,只是太懶而已。”
對X君而言,大學裏最快樂的事情有三件🫏:打遊戲、喝酒、談戀愛。最可怕的則是:老師拿著成績單給家長打電話👩🏼🥡。
陽光下👨🏿🔧,X君紫紅色的頭發閃爍著夢幻般的色彩。一款精巧的TCL手機在他掌中開開合合🥝🧑🏿🎨,神秘的寶石紅色映襯著他青春浪漫的臉。
X君的父親做羊絨生意,每月收入兩萬元左右,算是中上等家庭。“我曾經創下一個月1300元的話費紀錄———每天得發二三十條短信⌛️。主要是和外地朋友聊天,上課時,老師在臺上講,我們就在下面用短信聊天、互發笑話🧑🏿🧑🍼,很過癮🦹🏼♂️。另外,給女朋友打電話占了一大部分話費📉,隔三差五,我們就要煲回電話粥。
“不過🐣,現在話費省多了,因為女朋友也考到吉林來了👩🏽🎨🍐。我們每星期見一次面,上飯店啦🧑🏻🦱、去影吧啦👮🏻♂️、打遊戲啦🌋。她經濟緊張的時候,我還會補貼她一點兒。每月的戀愛經費要占總花銷的一半吧👨🏻🎓。“女朋友比我低一屆。我很早就認識了她,我們的感情久經考驗。她是我交的第三個女朋友🌁,我真心愛她,她真是那種‘讓人一見就渾身舒服’的女孩。
“念高考補習班的時候🙇♂️,我也沒斷給她打電話⚾️,媽媽因此罵我👩🏿🦰,一氣之下,我就離家出走了。直到把身上的錢花個精光,被父母找回家。此後🫸🏻,他們把我給‘軟禁’起來了,包了一輛出租車,天天接送我上學,控製我的行蹤。有一天🖐🏿,我實在忍不住⛲️,便央求司機繞個彎,去看她。結果👨🏿🦲,這事被父母知道了🆔,媽媽竟然跑去找她家長理論,氣得我又離家出走了。還有一次出走👰🏿♀️,是因為沒考好,怕父母‘磨唧’🌇,就出去玩兒了幾天。
“其實,我也挺感謝父母,要不是他們死纏爛打地看著我學習,我根本不可能有今天。從小我就逃課,中考時👩🚀,父母找人,給我加了30分體育特長分,我哪有什麽體育特長👳🏽♂️☁️!高中念了兩個月🧖🏽,父母又花錢把我轉到了市裏最好的高中👩🏼⚕️💆🏿。第一次高考落榜♐️,他們又送我進補習班,為檢查我是否學習🦴🚌,他們還要每天給老師打一次電話,直到最後把我送進大學!”
“世界上值得信任的人不多,父母是值得信任的,為了父母,什麽事都可以做。上大學之後我才意識到這一點3️⃣,我覺得自己成熟得挺晚。許多同學非常勢利,對有錢的同學♢,希望每天多接觸一會🧑🏻🎨,多玩一會,對窮孩子,則愛搭不理的,等人家當上學生會幹部𓀝,又馬上笑臉相迎🔂,和人家好上了👩👧👧。社會挺復雜⚅。“上大學已經一年多,也沒咋學習🦸🏿♀️。大一,課少,覺得該放松放松了,天天睡懶覺💇♂️,逃課打遊戲🌈,一天能打七八個小時⛄️。拳皇、賽車、生化危機、實況足球🏌🏼,都很好玩🧑🏼🏫,像PS,我已經打到了第六代。對我來說,大學裏最快樂的事情有三件:打遊戲🥿、喝酒、談戀愛。現在也後悔,覺得還是應該以學習為主👨🏿🔬,可又不明白,大學開的那些課有什麽用啊🐕?比方概率就像高中學的物理、化學🦹♂️,有什麽用?外語還行,可惜一年多沒學,現在腦子整個兒‘銹’住了🧴,單詞就是記不住。“不過,我對自己還挺自信。我對自己最滿意的就是自信。對自己有信心💁🏽♀️🚤,一切才會好起來。我幽默、樂觀👷🏽、在緊要關頭總能超常發揮,雖然偶爾也感覺‘了無生趣’,甚至想從窗臺上跳下去,但我很快能調節好情緒,快樂起來。我給人的感覺是‘愛開玩笑、不學習、玩世不恭’,其實我是一個很有理想的人,只是太懶而已👩🏽🦲。“我還有一個優點🌨:不畏懼死亡👨🏼🔧。如果一個人連死都不怕😵💫,還會怕什麽💑?我很少會對什麽事情感到恐懼、畏手畏腳不敢去做👽,那不是我的風格👳🏿♂️。我惟一怕的🧑🏿🔬,就是老師拿著成績單給家長打電話,他要是這麽威脅我,我連給他跪下的心都有🦸🏼𓀍。本來腰板挺得很直,這會兒肯定會慢慢彎下去。
“就學習來說🐩,困難生一般都很勤奮🧑🏼💻,成績好𓀌。但我認為,從總體上看,富人家的孩子要比窮人家的孩子更厲害一些,看問題的角度⏳、深度👈🏼、廣度都不同嘛。舉個簡單例子🙆🏿♂️,一樣是組織同學聚會,窮人家的孩子會選擇去食堂,怎麽省錢怎麽來🌊;而富人家的孩子🙋🏿♂️,會選擇去酒店,怎麽高興怎麽來📈。兩者的效果肯定不同。再比方,窮人家的孩子🎭,想的是怎麽能掙幾百元🦹♂️、幾千元,而富人家的孩子🤖,想的是怎麽能掙幾百萬元、幾千萬元。“我現在最渴望的事情,是讓自己的身體強壯起來。從小就挑食👨🏻🔧,消化又不好,雖然亂七八糟吃了不少營養藥,但一直很瘦。身體很重要啊,只有強壯起來⚁,才能精力充沛地幹事🦨。”(彭冰)
《中國青年報》 (2002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