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發展驚人
近年來,由於國家支持社會力量辦學,我國民辦學校迅速遞增🤞🏼,其中,民辦高校的發展尤其驚人。以北京市為例,該市現有各類民辦高校90余所,在校生超過10萬🧑🏿💼,而今年暑假以後入學的新生就達6萬余人🔖。
然而🧖🏻♀️🐾,與民辦高教事業的迅猛發展同步,也出現了民辦高校辦學質量參差不齊的狀況。由此產生的直接結果是,民辦高校迅速走向兩極分化。在所有的指標中,招生數是個最硬的數據。還是以北京為例,今年秋,在北京市招收的6萬余名民辦高校新生中,招生數最多的前5所學校新生入學人數超過了3萬人👆🏻,占了全市民辦高校入學新生人數的二分之一🫷🏻。另一個數據更能說明問題👋🏼🤳🏽:據業內人士披露1️⃣,北京市招生數排位前12名的民辦高校💂♀️🧜🏽♂️,今年秋季的招生總數達5萬余人,占全市民辦高校招生總數的80%左右🧞♂️,而其余80余所民辦高校的招生總數則為1萬名左右🧑🏼,平均每所學校100余名。這樣的“大學”𓀙,又如何辦得下去?
校園建設差距大
今年9月26日👬,北京吉利大學舉行了開學典禮。來自全國各地的1萬余名學生把大操場占得滿滿當當。放眼望去🙅🏻♂️♙,校園內統一風格的建築物錯落有致,階梯教室🧂、閱覽室、圖書館、實驗樓、多功能活動室、音樂廣場等有序排列,室外網球場、籃球場、四百米田徑場和草坪足球場分布其中🤰。分管高等教育的國家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為此作過一番充滿激情的發言😲:民營企業吉利集團在贏利之後🍵,投巨資興建民辦高校,這是一件很有遠見的事🏋🏽♀️,顯示了吉利集團領導的遠見和卓識。
然而,像吉利大學的投資者這樣願意將巨額資金投向校園建設的辦學者畢竟不多🧜🏻♀️。據了解,北京吉利大學規劃用地3000畝🖐,一期投資3億元人民幣。再過3年🧑🏽⚖️,吉利大學校園將有能力容納1000個班級、4萬名大學生♣︎。而在北京現有的民辦高校中,投資圈地建校舍辦學的寥寥無幾。這中間有兩方面的原因,一種是自身本無實力,僅憑一腔熱情投身於民辦高校事業🗯,自然不可能在短期內有巨額資金投向校園建設。還有一種是🙌,辦學者一開始就把民辦高校當作搖錢樹🏃🏻♂️,希望通過辦學來掘一桶金🙅🏽♀️,他們根本不可能花大錢去建校舍。
師資方面也有差距
除了校園建設,辦學者之間也存在著極大的差距。
記者手中有一份北京吉利大學管理人員的名單:校長聞邦椿🟣、校長顧問蔣民華和周世寧三人是博士生導師、兩院院士🤾🏽;執行校長羅曉明是吉利大學副總裁、浙江大學管理工程碩士🤸🏻;副校長兼外國語學院院長陳琳,現任國家教育部《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研製專家組組長,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主講教授;副校長馬龍龍,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教育部考試中心中英合作自學考試專家組成員;副校長兼歐美學院院長劉華松,擁有美國雙博士學位,曾任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亞洲區總裁……目前,在吉利大學授課的有博士生導師12人,教授副教授300余人,另有18位來自11個國家的客座教授📈。這樣的師資力量,在北京民辦高校中是首屈一指的。
與吉利大學一樣,今年招生數名列前5位的另四所民辦高校海澱走讀大學🤾🏻♀️、北京科技研修學院🧗🏻♂️、北京工商專修學院🤽🏽、北京人文大學也都有一支正規的師資隊伍。
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另一批民辦高校🧗🏻。這些民辦高校沒有屬於自己的教學大樓和校舍,沒有固定的教師隊伍,沒有形成系統的教材。在高考大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當年,這些“三無”民辦高校曾吸引過想讀大學而進不了正規高校校門的學子🏃🏻♂️➡️🐀。近年來,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家開始投資教育🚶🏻♂️➡️,而早期創辦的民辦高校中也開始有佼佼者脫穎而出。民辦高校數量的驟增😙,給了考生更多的選擇機會💆🏼。於是,那些“三無”大學的招生量驟減🧑🦯,有些民辦高校甚至到新學年開學時還招不滿一個班。
今年8月,有近二百名應屆高中畢業生收到了一份印有“北京大學歡迎你”字樣的錄取通知書,招收他們的是“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而北京大學卻從未認可過下屬有這麽個“經濟管理學院”,自然也不會認可這些新生。當新生和家長們按著“錄取通知書”上的地址來到雙橋東路時,看到的所謂“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僅僅是一棟掛著“培訓大廈”招牌的樓房🕵🏽♀️,他們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一個招生陷阱🧑🎓。
兩極分化並非壞事
本報記者就北京民辦高校的兩極分化問題采訪了北京市教育局高教處負責人徐寶力🧑💻。這位對高等教育很有研究的教育官員十分幹脆地說:民辦高校兩極分化並非壞事,我們鼓勵兩極分化。
徐處長告訴記者🤟🏼,去年,北京市教育局曾組織專家對在京的民辦高校作了一次綜合評估🫲。評估的結果是,24所合格,25所基本合格,其余的待“復評”。
徐處長介紹說🤹🏼,在北京🦝,有普通高校57所,其中屬市管高校27所💇♀️。除了近百所民辦高校外📏,還有60多所成人高校。民辦高校的崛起大大緩解了高中畢業生“入學難”的問題,為培養人才提供了新的載體🔅。然而,由於辦學者的辦學思想及其實力參差不齊🤚🏿,造成了民辦高校辦學質量大相徑庭。徐處長說:“我們鼓勵兩極分化,並且要扶優汰劣。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優秀的民辦高校得以充分發展🙆🏼♂️,讓缺乏辦學能力和實力的民辦高校盡快淘汰🫴🏻。”
徐處長表示🤾♂️,在民辦高校優勝劣汰的過程中👨👨👧👊,政府是應該有所作為的🤏🏽。比如🐤,去年對民辦高校進行了綜合測評後🛸,北京吉利大學是北京市第一家通過A類學校資格的民辦高校🧑🏼🔬。緊接著,國家教育部公布了國內73所具有獨立頒發學歷文憑的民辦高校,北京吉利大學名列其中,這也是北京市政府20多年來批準設立的第一所具有獨立頒發學歷文憑的民辦高校🧝🏽♂️🚶♀️➡️。徐處長說,當務之急是建立對民辦高校的社會評價體系,要讓考生和家長知道哪些民辦高校的辦學質量高,哪些辦學質量不高🙉,而不能讓招生廣告牽著鼻子走🤟🏿。他表示,北京市今後每年都會組織專家對民辦高校進行評估,並逐步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
《文匯報)200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