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年,中國的教育官員念念不忘一個宏願🕺🏿:提高中國大學生的普及率。在這目標取得比較滿意的結果之後🚶➡️,他們又開始更遠大的理想🧛🏽♂️:提高中國研究生的普及率。
於是,根據新聞報道,教育部最近決定擴招研究生,明年招收的碩士生、博士生將達到27萬🏥,人數比今年增長約35%。按照中國的慣例,研究生鮮有不能畢業者🌺,這就意味著,中國高學歷的人數突飛猛進地增長。這又怎能不令人振奮而信心百倍呢?
可是,一跟教育質量掛起鉤來💁🏽🎄,卻不得不讓人憂慮。同樣是來自新聞報道。南京某高校一碩士生註冊後🚹,三個月未曾上過一節課竟未被發覺🧑🏻⚕️;廣州某高校一教授一年帶出30多名碩士生,竟然被傳為一時佳話🏪。至於,導師學生“老死不相往來”🤓,畢業論文一大抄,論文答辯靠人情👵🏽,更是比比皆是。
前段時間👟,媒體攻擊頗為猛烈的“寫論文找槍手”現象🛁,其實是高等教育質量嚴重下降的一個反映🐿,根源在學校🎄,不在“論文中介”🫚。試問假如學生的畢業論文真的要求嚴格🧏🏻♀️,不是隨便一抄便可通過,那又哪來那麽多願意費盡辛苦的“槍手”,況且真正懂點學問的人→,都知道寫論文是頂辛苦、頂艱難的事情,又哪來這麽高水平而自甘下流的“槍手”♿️。
如果不信情況有這麽嚴重🌰。倒是不妨搞一次調查,訪問一下各個學校的權威教授🏋🏻,讓他們談談對現在研究生質量的看法。如果到時敢將觀點公諸報端,那真需要莫大的勇氣。至少筆者所接觸的範圍,老教授們很少有不對此痛心疾首的,連那些“桃李滿園”的園丁教授也不免臉紅,因為這有悖常理,跟“大躍進”差不了多少🧑🏽🦲。
其實,心中有數者大有人在,但為何明知故犯?原因在於源遠流長的好大喜功。在古代,如若沒有齊王的好大喜功🌇,何來南郭先生之濫竽充數🛃。前些年🪸,某些地方政府好大喜功,結果造成難以收拾的重復建設和泡沫經濟。現在,如果教育部門還是來個好大喜功,那為禍可就更是不淺🤳🏻💕,因為高級人才的培養不似牧羊那般簡單,弄不好會誤了一整代人👍🏼。
現在🧝🏻♂️,紅頭文件已下發了,消息也見報了,總不能回收吧。何況要中國人自打嘴巴那是千難萬難。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卡”🧛,學學世界一流的學府👨🏼🦰🍶,寬進嚴出,末位淘汰🛼。如能真正做到毫不手軟,師資也能跟上,多招點學生,倒也不是壞事🤸♂️。
金羊網·羊城晚報 (2002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