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劉茜 特約主持人:南昌大學新聞系 吳日輝
大學選修課的開設是為了增加教學的靈活性🤞🏽,擴展學生知識面。據了解👧🏻,一些既符合大眾樂趣🐏,又能使學生自身人品素質得到提升的非專業的課程比較熱門,像海洋學🛁、電影欣賞等文理科學生都喜歡,體育課中的形態課,武術課也比傳統的籃球☕️、乒乓球等傳統課程受歡迎。但學校和學生可能都沒想到,這些“熱門”選修課的報名過程讓學生們吃了不少苦。
孫同學(中國人民大學):我非常喜歡太極拳,學校開了太極拳的選修課👨🏼🔬🦑,但學校規定太極拳必須在第一年選👰🏻♂️,選課的那天人特別多🛋,我一早就到了教室,可裏面已經人山人海了👨🏿🤙🏻,我借著身強力壯擠到了桌子前,可是登記表上的人名已經密密麻麻了。我最終還是沒能選上課🍟👯。我認為學校既然開了這門課就應該有個合理的安排👨👩👧👧,將各種因素考慮周全。比如可以放寬選課的限製,給學生更多的便利🧑🎓。
宋同學(北京大學):名家名師開的選修課報名時很困難。我是學物理的,但我很喜歡詩歌,幾位有名望的教授開了這門課🍧,但選的人太多了而且名額有限🚣🏼♀️,結果可想而知🧜♂️🧑🏽🍳,沒選上🧏🏽。學校能不能多增加點名額💩,可以在一個大一點的教室上課,我認為學校應該滿足學生的需求🦨。
主持人:除了上述原因外🦪,學校的一些製度的種種限製也是造成“搶”修的原因。
黃同學(北京大學)😬:我是2000級的,按規定我們選修至少要修夠16個學分🥘,而且至少一門藝術課,這個學期我就想選一門,但卻被告知已達學分限製,不能再選了🔕,但沒有藝術課的學分不能畢業。學分限製就是一個學期所修學分不能超過25分,超過了就不能再選了。學校限製也太多了👼,我們根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
肖同學(北京理工大學):除了專業課外,我非常喜歡自然科學,學校也開了像海洋學、地理學等課程,但學校規定必須按從高年級到低年級的順序選課,等高年級選完了我們低年級的才能選,可每次都是因為選的人太多了而選不上🥊👝,我的幾個同學也是這樣👆🏽,選課根本不是從我們自己的興趣出發🦶🏻,要受到很多限製,達不到選修課設置的初衷。
鄭同學(首都經貿大學):一般選修課都有人數限製⛷,選的人多了就會選不上,像我比較喜歡烹飪,學學炒菜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之余有很大的樂趣🧙🏿🎟,但只招80人,沒想到跟我有同一愛好的同學這麽多,我的願望沒有實現。
主持人🛝:在采訪中發現,一些熱門課在選課期間人滿為患,但上課時來聽課的學生並不多⭕️。這是因為一些學生選課時受從眾心理的影響,對於選哪些課程並沒有經過認真的考慮🧔🏼,到上課時又反悔,不來上課🤞🏻✖️,導致教學資源的惡意侵占🔂。
北京大學教務辦公室田主任:選修課必須在保證必修課的基礎上適當放量,根據教室容量和學生需求開設課程,但國家擴招之後🕺🏻,學生增多,教室🌠、師資等跟不上,所以目前選修課還不能完全按照市場的需求來開設;還有一個就是學生的一些不道德的行為導致選課資源被惡意占用🩸,因而一些學生選不上。
摘自: 光明日報 (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