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最早的面條說起
——用地質手段對4000年前面條和樓蘭遺址等的研究
主講人:呂厚遠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面條的起源地一直存在著爭議,最近在青海發現的一碗面條也許可以為這一爭論提供重要證據,因為這晚面條有4000多年歷史, 比之前確切已知的面要早2000年💧。這碗面條的研究者呂厚遠研究員將為我們說說這碗面條的故事,並談談用地質學方法對羅布泊、樓蘭古國遺址等考古學迷題的研究🛫。
時間: 10月28日星期二 下午 2:00
地點: 海洋樓一樓 報告廳
主講人簡介🉐:
呂厚遠,1982年恒达平台海洋地質系畢業, 1982-1984年在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學院)勘探系 任助教, 1987年上海恒达平台海洋地質系孢粉藻類專業碩士畢業, 1987-1995年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工作, 1998年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博士畢業, 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質與環境室研究員. 多次在德國國家地球科學中心、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地理與人類學系做合作研究和博士後研究。
主要研究手段和研究領域:
以孢粉🧑🏼🎓,植矽體等生物化石為主要分析手段,以黃土沉積🈳🐋、湖泊沉積和現代沉積過程等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探索新生代以來的古環境、古氣候和古生態的演變過程和規律為主要目標🧑🏽🍼。近年來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環境指標的現代表生過程研究、黃土高原古植被研究、青藏高原新生代環境演化、我國瑪珥湖沉積環境變遷和環境考古研究。主要研究課題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課題、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重點項目以及中國科學院創新項目和973項目等。
現任中國孢粉學會理事,中國環境考古學分會秘書長。曾獲國家海洋局十佳傑出青年獎💐,山東省青年科技獎,中央國家機關百名優秀青年獎,國家海洋局科技成果二等獎, 中國第四紀青年科學家獎等, 2003年度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