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日)李嘉誠基金傑出女性科學家系列講座(一)😵、(二)
來源:海洋學院
時間:2009-10-15 瀏覽:
李嘉誠基金傑出女性科學家系列講座(一)
題 目🐦:地球長周期的“hum”:連接地震學和海洋學的橋梁
報告人🏃🏻:Barbara Romanowicz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球與行星科學系教授,
伯克利地震實驗室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
地 點:海洋樓一樓報告廳
時 間:10月19日(周一)15:30-16🧍♂️🧓🏽:30pm
報告摘要:
1998年日本的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在沒有地震的情況下地球連續激發的自由振蕩。從那時起,人們開始研究引起這種現象的物理機製。該機製的源應該是淺的,因為基本模式波被優先激發而且觀測到的波的幅度隨季節而變化🏌️♂️。我們發展了基於陣列的方法來對地球的“hum”進行檢測和定位,使用了波傳播的方法和瑞利波的頻散特性並利用了在加州和日本的兩個超長周期、大孔徑的地震陣列記錄到的數據➙。我們發現對每個陣列都有一個特別的方向,該方向在一個季節裏是穩定的💄,但從冬天到夏天變化巨大。這兩個陣列的最大疊加幅度隨時間的起伏具有相關性🥬,並在冬天指向北半球的北太平洋,在夏天指向南邊的海洋,這與全球的最大浪高分布的時間變化相對應🚰。我們推斷這種背景振蕩起源於海洋🚓,並且是由不同圈層包括大氣層(風)、海洋(亞重力波)和海底的非線性耦合機製而引起(Rhie and Romanowicz, Nature, 2004)🧑🏼🍼。對幾個特別大的北太平洋風暴的進一步分析表明,一個海洋風暴可以產生一系列相對較弱的地震震源,當海洋波到達大陸架時通過與復雜海底地形的相互作用最有可能發生耦合。我們的研究特別表明這種耦合產生的瑞利波可以進入北美大陸的深部。我們也討論了在加州近海布設的寬頻帶海底地震儀觀測到的重力波以及它們與風波和地震噪音的關系👨🏽🌾,發現海洋/陸地的耦合發生在近海。這個發現最近被大而密集的寬頻帶美國地震陣列的觀測所證實。
李嘉誠基金傑出女性科學家系列講座(二)
題 目:女性與科學研究
報告人:Barbara Romanowicz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球與行星科學系教授,
伯克利地震實驗室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
地 點:海洋樓一樓報告廳
時 間:10月20日(周二)15:30-16:30pm
國際著名地震學家Romanowicz教授回顧她作為一名女性科學家的個人經驗以及她所經歷的職業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