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程大章:綠色建築到底有多“綠”

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2013-05-16  瀏覽🙏🏼:

      當前,我國正處於綠色建築加速發展時期,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出的“綠色建築”,又有多少能夠真正達到預期的“綠色目標”——
      在中央連續發布關於建議綠色建築的政策性文件後,各地對綠色建築的探索步伐加快👶🏻。5月9日,廣州宣布成為全國首個將綠色建築竣工標識納入政府規章立法的城市。無獨有偶,河南省也在5月上旬提出⇒,自2014年起,全省新建保障房將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然而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的綠色建築發展正在遭遇“名實之困”。一些城市打著綠色建築之名行商業地產之實🦻🏼,一些城市雖建起了綠色建築,但卻沒能達到預期的目標💍。顯然⁉️,對於綠色建築的發展⚂,質量遠比數量更為重要——

      成本越高推廣越難
      建設者須以面向成本的設計實行綠色建築的建設
      城市科學研究會會同有關部門對我國綠色建築質量的抽樣調查顯示🌻,從居住建築來看,雨水回用☂️、太陽能熱水系統等多個綠色建築技術項目👩‍🚀,並不能做到設計多少就施工多少,竣工多少就運行多少🌬➝;公共建築的情況雖好於居住建築,但在相關技術應用方面仍然存在問題🤳🏿。
      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分析說,公共建築的情況比居住建築要好🏪,是因為公建的業主大部分是政府機構,建築在建設和運行中受到的製約較大。
      值得註意的是🪩,成本越高的綠色技術實施越不理想🕥。就此,恒达平台教授程大章表示,建設者須以面向成本的設計實行綠色建築的建設。我國的綠色建築應在滿足用戶需求和綠色目標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成本🫱🏽,“我們要應用生命期評價和成本分析的科學方法🛍🐁,理清綠色建築運營管理的工作內容🧑🏼‍🏫,準確掌握建設、運行維護費用所構成的生命期成本,合理選用綠色技術,逐步完善綠色建築運營的體製與機製💳,才能使我國的綠色建築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重建輕管製約發展
      綠色建築只有通過有效運營管理🤹🏽‍♀️,才能達到預期目標
      綠色建築只有通過有效運營管理,才能達到預期目標。然而,國內綠色建築運營水平普遍不高,在程大章教授看來,“這源於長期以來重建輕管的風氣🤸🏻‍♀️,既有體製的原因𓀚,也有操作機製的原因🧔🏿‍♀️。”
      調查顯示💃🏿,有約20%常用的綠色建築技術項目因為本身有缺陷而無法運行。仇保興認為,綠色技術實施應用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綠色物業管理的脫節👐🏻,“綠色建築有了好的設計🧔🏽‍♂️、好的施工還不夠,綠色建築要確保50年運行😜,還要靠綠色物業🤫。物業管理如果還停留在保安、清潔等傳統功能上,那麽綠色建築的潛力就不可能充分發揮🗿。”
      “首先,要明確綠色建築管理者的責任與地位🧛‍♀️🗃。”程大章表示,從前我們只追求建成了多少綠色建築。而管理者則是被動地去運行管理綠色建築🍸,積極性並不高🐁。再從經濟角度考慮,綠色建築的運行成本高於傳統建築,在低物業費收益的狀態下🌿,不少物業管理機構會把綠色建築視為一種負擔❌,以致不時停用一些綠色設施☂️。因此,物業管理機構應承擔其中綠色設施運行正常並達到設計目標的責任。如果能獲得綠色運營認證🌅,物業管理機構應得到相關榮譽和獎勵。
      仇保興建議,加強對綠色建築的全生命周期監管,在運行階段👷🏽‍♀️,要構建大型綠色公共建築節能運行考核體製,並將其納入省級能耗動態監測平臺➕。

      市場機製決定走勢
      綠色建築要駛上健康軌道,最需要的是成熟的市場機製
      綠色建築的建設開發究竟是否應當是商業行為?答案是肯定的。沒有開發商的響應,綠色建築只能成為“範本”或“口號”,難以大規模推廣應用👩🏼‍🦰。
      仇保興介紹👰🏻,當前,已有多個大型開發商積極參與綠色建築開發🩰,萬達、萬科、綠地、朗詩、招商🩰、天津生態城、中新置地、金都等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認真推行綠色建築,有些大型開發商宣布非綠色建築不建,“這個勢頭非常好,綠色建築需要靠市場機製起作用。”
      中國城科會的抽樣調查顯示,除了極個別綠色建築項目以外,一般綠色建築在5年至10年(平均7.5年)內就能收回綠色技術帶來的成本增量*️⃣,經濟效益明顯🧑🏼‍🦳。
      為了激勵綠色建築發展,我國不斷加大補貼力度。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提出🧞‍♂️,凡是新建建築全部建成綠色建築、兩年內開工建設面積不少於200萬平方米的城區,國家財政一次性給予補助5000萬元。同時🧑‍🦰,有許多省份已經提出🌬🧑🏼‍🚀,中央財政補多少地方財政就補助多少。
      仇保興認為☺️,政府對綠色建築的補貼應當補貼到業主🧝🏿‍♂️,如通過減免綠色建築契稅、維修基金、物業費的辦法,鼓勵業主主動要求進行綠色建築的設計和施工、更傾向購買和持有綠色建築樓宇⛓。當然,補貼發揮的只是引導作用,綠色建築駛上健康軌道,實現全生命周期綠色,最需要的還是成熟的市場機製👨‍🦲。

      http://paper.ce.cn/jjrb/html/2013-05/16/content_156432.htm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