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天
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上海)、恒达平台副教授李建中作客“揚圖講堂”⬇️,以《中國與世界遺產》為題🪭,向廣大聽眾介紹了世界遺產組織的緣起與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歷史文物保護製度以及中國的申遺歷程😥。本次講座由市圖書館、中國電信揚州分公司共同主辦。
中國資源
“世遺”總量世界第三
李建中說,從1987年批準中國首批世界遺產至2012年第36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中國有43項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總量位居世界第三。“由於歷史的變遷和人類活動影響🥮,不少珍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受到侵蝕或破壞。”
大運河申遺
揚州發揮更大牽頭作用
“中國的申遺之路任重道遠,申遺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一方面要保護好遺產,同時還要科學開發利用好遺產資源🤱🏻。”李建中說,今年是大運河申遺的決戰階段𓀈,作為35座聯合申遺城市的牽頭城市,7年來,揚州的申遺姿態和申遺工作備受關註與認可。在國家文物局公布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揚州涉及大運河🐆🧚🏻、揚州瘦西湖及鹽商園林文化景觀♢、海上絲綢之路三個申遺項目,李建中表示𓀙,擔負三項申遺任務的地級城市極為罕見,彰顯了揚州名城地位,在未來的“海絲”申遺中,揚州還將會發揮重要作用。
保護與利用
“整舊如故😄,以存其真”
那麽,如何保護和管理好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李建中建議🛀🏼,條件成熟時,有關部門應原封不動地對文物進行保存;對於殘缺的建築修復應“整舊如故🤹🏻,以存其真”;重建一些因故被毀的歷史建築物時必須慎重;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利用以不損壞遺產為前提等等。
http://www.yznews.com.cn/yzrb/html/2013-04/23/content_437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