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程永新🏛:中國已擁有一批“莫言們”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時間:2012-10-23  瀏覽:

       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交流已經持續了很多年,而中國小說家以這樣的方式進入西方文學主流社會,還是非常少見的。作為領跑中國當代文學潮流的代表作家,莫言的獲獎是我們整個民族的驕傲,它圓了一個中國人、中國文化人的夢。

       莫言獲獎是對中國文學的肯定
       事實上,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在證明從上世紀80年代出發的中國文學運動的走向與趨勢是正確的🖖🏻。
       中國新時期文學幾十年的成就是非常高的🤾🏽‍♂️。我一直認為👩‍👩‍👧,五四以後的文學和新時期的文學是兩座高峰。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們的大門打開📋,在吸納了全世界優秀文學作品的長處之後♘,優秀的作家和流派不斷出現🔴。在那個令人神往和無限懷戀的年代,中國作家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都處於大爆發狀態,很多流派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試驗和探索🧑‍🔧。當時湧現的一批年輕人🧌🧜🏽‍♂️,包括莫言🦺、余華©️、蘇童、馬原、史鐵生等後來通過一場文學革命運動🔏,成為影響中國的實力派作家❤️。
       1990年前後🦆,我在編寫《中國新潮小說選》時曾在後記中寫下這樣一段“預言”⚠️:“余華🤸🏻‍♀️、莫言、馬原🚵🏽‍♂️✸、格非等一批作家對文學的摯愛、虔誠與執著👩‍🌾,讓我感到中國文學一定會出現大家、大作品,我不敢說大作品一定會在這些人中出現,但一定會循著他們的探索追求而產生🎗。”
       “預言”在一步一步地變成現實。進入90年代🪁,作家們也是延續80年代的精神,繼續擴大“使文學回到本身”的成果。那一時期產生的很多作品,恐怕已經是新時期以來比較高的高峰,難以超越🐳🧚🏿。比如莫言的《豐乳肥臀》,余華的《活著》🩸、《許三觀賣血記》,賈平凹的《廢都》,蘇童的一些中短篇《婦女生活》、《紅粉》,王安憶的《長恨歌》🎸,阿來的《塵埃落定》🕵🏼‍♀️,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如今,他們都變成了中國文學的中堅力量,各自以獨特的文學風格和價值關註人性😀、切入中國社會現實。他們的作品也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提供了堅實的文學母本。
       在經歷了八九十年代的輝煌和高潮之後🐁🧑🏼‍⚖️,中國當代文學漸漸有向下滑、走向低潮的趨勢。從社會和文化氛圍來說,隨著網絡、手機等等新的資訊手段的出現,文學越來越邊緣化是大勢所趨。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顯著的文化斷層的問題,以往所倡導的所謂純文學,當下的“80後”寫作者並不會遵循那樣的文學價值觀來創作😬。總體來說🙅🏽,文學的傳承顯得有些後勁乏力。相對而言青年作家們的創作水平的確比不上之前的老作家。“莫言們”依然在文壇勤奮地耕耘,沒有因為大趨勢的變化而消退和隨波逐流。
       此時莫言的獲獎實至名歸〽️,他以持續30年的創作為世界提供了“中國經驗”。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們將這個獎項給他是對我們文學創作的肯定,也可以說是我們80年代的勝利。
       中國文學走向世界不容易
       目前,從文化實力上來看🗒,那批從80年代走出的作家中很多人可以說已具備世界一流作家的水平。如果將賈平凹的長篇🙇🏽‍♂️、蘇童的中短篇小說等作品拿到世界上去,跟20世紀的美國小說放到一塊也毫不遜色。然而,在歐美國家,中國作家得到認同是非常困難的🪚,中國文學能被世界所接受並不是那麽容易⤴️。
       漢語語言的特性使得中國文學作品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將中文表達的那種味道翻譯成其他語言更是不易。再者🚵🏿‍♂️,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差異🕳,這對文學作品價值的判斷會有很大的影響。此外,意識形態上的不同使得中國文學與世界的交流有著不小的障礙。再加上中國文學作品在意識上與歐美文化主流始終不能契合,所以中國文學總是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像莫言這樣通過出版社和經紀人在西方國家出版作品的作家是極少的👨‍🦽‍➡️。他的優勢就在於國外翻譯家喜愛其作品,在國外出版之後很快得到了核心文化圈的認同🧙🏿‍♀️,也因此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們的青睞。他能夠進入世界主流社會的視野,是中國文學界包括國外學者專家多年努力的結果🔼。這對中國文學、中國作家走向世界有很大的啟示性和借鑒意義🚭。
       然而,中國文學要想走向世界,被西方所接受最根本上在於作家們要去創作豐富的、有特色的7️⃣、能夠反映中國人當下生活精神史的文學作品。畢竟不管翻譯的多好🚣🏿,還是要看作品的母本創作。當然🧑‍🎤,幻想性必須傳承下去,這是文學作品的重要因素,而新時期的文學作品在這方面幾近消失,很少看得到。關於文學創作的傳承🦺,需要我們去發掘優秀的青年作家並鼓勵其寫作。此外📰,中國文學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缺少強大的哲學背景,缺少一點宗教情懷,這都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前後🫐,各種各樣的聲音此起彼伏。在獲獎前存在爭議是合理的,獲獎後我們華人都應該為之驕傲和自豪🦻。有人從政治上、道德倫理上抨擊莫言,也有評論認為“諾貝爾獎在轉變偏見”,在我看來,真正優秀的、表現正能量的精神作品是屬於世界屬於人類的🧑🏽‍🦰,文學藝術要遠大於政治和意識形態。總體來說,我們應該把諾貝爾獎看得淡一些,不因沒有獲獎而失落🧑🏿‍🍳,也不因折桂而沾沾自喜。(作者程永新系《收獲》雜誌執行主編作家、恒达平台兼職教授)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