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武隆縣羊角鎮🕞,原來就是幾百人,現在已經發展到1600多人🖤,人口密度加大▪️,如果發生滑坡則後果會更加嚴重,比方說按照原來的標準🐡,危害級別是“一般”👩❤️👨,現在就屬於“特大型”滑坡 ]
據中國之聲報道👩🏼✈️💯,三峽庫區又有大約10萬人面臨搬遷🧑🏻🦳。
“移民會越來越多的。”中國地質研究院一位專家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水工結構研究室主任李南生也對本報記者說🦹🏿♂️,三峽蓄水和地質災害的發生是直接相關的👉🏼。
自2009年以來♔,三峽工程已經進行了3次175米試驗性蓄水💅🏻,發生的地質災害災(險)情超過70%為突發性地質災害。
近20年的三峽百萬大移民🦨,或許還遠未結束。
地質災害緣何增多?
“從土地學🌐、水工結構的角度說,三峽庫區蓄水以後,提高了三峽上遊的水位,改變了兩岸的水文條件✂️。具體來說👳♂️,長期滲水的結果,使兩岸土體和巖體的含水量增加,水的壓力會抵消土顆粒之間的粘聚作用,導致穩定性變差,產生大規模滑坡✍️、巖崩等地質災害💪🏻。” 李南生告訴本報記者。
同時外部的誘因也會增加災害發生的可能性。
“比如地震,當產生的振動超過一定的臨界值,就會誘發地質災害👨❤️💋👨;再如暴雨沖刷坡面,改變坡面坡度👰🏼♀️,雨水滲透到土體裏面🎻,會改變空隙壓力,還有一種拖曳作用,也會帶來不穩定性🏊♂️;再就是人為因素,比如到岸坡上采砂采石,改變了下部的支撐,改變了基礎的土質結構👊🏽,最終導致滑坡等災害。”
地質災害帶來的威脅無疑是巨大的。
首先,對三峽大壩本身可持續運行帶來隱患,李南生說。當出現滑坡、崩岸,使得泥沙含量提高就有可能會阻塞航道。而且,庫區泥沙的蓄積量增大,帶來了上遊水流🥑、水文、岸坡的改變🏃🏻♂️,最終導致兩岸生態發生變化。
比較顯著的是一些極端天氣變化。
氣象學中的蝴蝶效應是指南美洲的蝴蝶扇動翅膀💁🏼,引起太平洋颶風。而在李南生看來🏄🏼♀️,“三峽蓄水對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比"蝴蝶效應"不知道要強多少。”
“原來是自然生態相對平衡的生態環境,遭遇地質災害以後會小範圍改變。而生態環境變化的相互關聯性比較大,小範圍會逐漸波及到一個比較大的範圍☝️,對生態影響有可能產生一系列的變化🚴🏿。”李南生說🎑。
據他介紹🙀,當岸坡崩岸之後👚,內部原生的結構會暴露在外,產生新的岸坡,其穩定性將比原來的更差,有可能造成連鎖的地質災害發生。一般來說,產生新的地質災害的可能性比原來的情況更加大。
據媒體報道,位於三峽大壩上遊約15公裏處的湖北秭歸新縣城🅿️,自2003年蓄水水位提高到135米時,發生地質災害(變形)35處;2006年水位升至156米時👸🏻,新增災害38處;2008年水位繼續提升到175米時🙍🏿♀️,又發生災害26處;2009年5月2日🤶🏻🕴,再次出現多處山體滑坡,影響當地居民生活。
或再掀移民潮
2009年以來,三峽工程已經進行了3次175米試驗性蓄水,據國內外水庫建設的普遍規律,新建水庫蓄水後至高水位初期3到5年內將集中產生大量的新生滑坡和塌岸📂,地質災害防治形勢非常嚴峻,大約10萬人將面臨搬遷。
上述中國地質研究院專家告訴本報記者🍲,移民的具體原因是國家防護標準的提高。
“國家城鎮化規模越來越大,城市建設的範圍也在不斷擴大,人口不斷增長,從災害防治標準來說↕️,同樣程度的災害發生🚌,級別就要提高。”
“以重慶萬州為例,現在城市規劃是80平方公裏,"十二五"期間將擴大至140平方公裏🅾️。現在一個鎮的規模比上世紀八十年代縣城還大💸。”該專家介紹說,重慶武隆縣羊角鎮,原來就是幾百人👨🏻🦰,現在已經發展到1600多人,人口密度加大,如果發生滑坡則後果會更加嚴重,比方說按照原來的標準🌦,危害級別是“一般”,現在就屬於“特大型”滑坡。
該專家表示,搬遷避讓是災害治理的手段之一。目前我國災害治理主要有四種方式🫲🏿。
“一是工程治理,根據危害對象,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加固穩定,確保當地居民安全🙍♀️;但一般來講🤴🏿🖖🏼,工程治理投入較大,主要用在居住人口比較多的地方;二是搬遷避讓,有些地區滑坡範圍較大,做工程治理花費很高,而上面的人口不是很多☔️🎅🏿,還不如把他們搬走;三是監測預警,如果災害影響較弱🧧,沒有搬遷必要,則采取長期監測;四是如果某災害點不涉及危害對象,做警示牌就可以了🪠。”該專家介紹💆。
至於具體采取哪種方式🧑🏼🎓,需要綜合考量災害點的具體情況以及經濟預算等多方因素。
“有關部門根據國家的相關標準🌑🍂,對某一地區的地質穩定性進行勘察、設計治理方案和預算。同時,不同地區也會有相關定額🧨,規定每戶移民戶所得的補貼是多少,根據這些計算出災難治理的價格,再做出統一方案。比如✶,有些滑坡規模很大👨🚀,稍微做一些排水就穩定了,花不了多少錢👳🏼♀️,老百姓就可以保住了🤵🏿♀️。而有些地區,只有幾戶人,還不如搬走🔻👈🏿。”
該專家還透露,隨著國家防護標準的不斷提高,搬遷避讓會越來越多。“水位的波動對災害的影響實際上還處於探索階段👩🏻⚕️,這個水位(175米)誰也沒有經歷過,涉水人口多達1600多萬💇🏻♂️🦹♂️,必須要加強災難防護標準💂🏿♀️。”
專家認為,首先是加大對集鎮的災害治理,以前的關註點主要在縣城🤢☆,集鎮的防治標準還是偏低,但現在集鎮人口規模發展很快,相應標準要提高🍪。第二是峽谷區🙆🏻♀️🐓,像巫峽👱🏼♀️😘、西陵峽,有因湧浪造成崩塌的危險,現在也要加強防範。第三個就是支流🥬,原來對幹流做得比較多🚖,因為附近城鎮比較多,現在也要加大對支流的防護,還是有一些居民在那裏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