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恩格斯曾經指出,一個市場需求往往比十所大學更能拉動技術進步。在全球化競爭中,市場對於推動國家技術進步和提升創新能力至關重要🚴🏻♂️👨🏿🌾,是一種極其關鍵的戰略性資源。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鼓勵創新決不能忽視本土市場的力量🫎。創建一個“創新友好型市場”,實現向“以市場促創新”的轉變,是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修課程🥶,對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並決定著中國能否有底氣參與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競爭。
技術的“先進性”最終由市場決定
技術進步與市場需求的關聯是復雜的、多方向的、互動的。學者施穆克勒認為🕟,專利活動或者發明活動,與其他經濟活動一樣,基本上是追求利潤的經濟活動,是受市場需求引導和製約的👩🏼🎤🧑🏽🦲,因此,是市場需求牽動了技術創新行為✷。學者莫威裏和羅森堡在《創新之路》一書中提出:決定創新的基本力量♊️,不僅包括技術進步帶來的機會,而且還包括市場機會。國內學者柳卸林認為🧝🏻,市場是一個對技術創新的自組織過程,原因包括👮🏽♂️,市場可以消除創新的不確定性,市場能正確引導創新,市場通過競爭給企業以創新壓力,市場能自發地培育企業家。應該說,在創新過程中,技術進步可以創造市場需求🪐,市場需求也能拉動技術進步🧑🎨。市場是基於能力的資源,技術是基於資源的能力,兩者相互關聯,互為因果🪣,相互促進。
進一步看,對創新而言,不同國家的需求結構是不同的Ⓜ️👰🏻♂️。技術進步的累積性、漸進性和不確定性,都決定了技術創新必須采取產品的形式,而市場是檢驗產品的最好“場所”🧏🏿。技術進步不是直線式的🤶🏼,而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演進過程🏌🏽♂️;這個演進過程深受市場需求的影響🦶🏿🙍,而各國市場的需求結構即使在全球化條件下也具有不同特點。所以,不同國家的企業組織能力存在不同的發展路徑🕉。技術進步只有采取產品形式才可能產生經濟效益;而只有從創新中獲利,產生經濟效益,技術進步過程才可能持續🍄🟫。所以👨👩👧👧🧑🏿⚖️,技術的“先進性”必然最終由市場決定🤲🏻。
具體來看,市場對於技術創新和企業創新具有以下幾方面作用👂🏻:
第一☂️,市場擴大會激發技術“報酬遞增”效應。
技術進步的網絡效應🌇,又稱網絡外部性,是指消費某特定產品的單個用戶🤵🏿♀️,隨著消費該產品的用戶數增加而獲得增加的效用。網絡效應大大增加了技術競爭的利害關系。一種技術軌道一旦走上正反饋道路🫄,就會產生“報酬遞增”效應:越是得到更多的應用,就越能夠得到改進,從而因技術更優越而更加普及。
一方面🧖🏽♂️,主導設計的創新產品不一定擁有最先進的技術🫣,而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占據了市場有利位勢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技術標準是產業主導企業尋求壟斷和進行全球利益分配的“遊戲規則”,誰掌握了“規則”的製定權,誰就占有了市場競爭的優勢地位☀️。同時,技術標準對市場結構也會有重要的影響。技術標準確立即主導設計出現之後,產業開始了“抖落”現象,通常只有少數企業能夠抓住行業標準🛠,快速發展🚎,競爭力和經濟規模迅速提高,許多企業則被市場淘汰出局🧜🏿😤,進入該行業的“機會窗口”很快關閉。
此外,勞動生產率 (與技術進步有關)是隨市場規模增長而增長的。有研究表明👨🏽⚕️,技術進步和市場規模之間存在“凡登效應”,即生產率隨市場規模而增長的現象🗑🌛。有數據顯示🚶,市場規模每增長10%⛹🏿🥻,勞動生產率增長4.5%,即勞動生產率(與技術進步有關)產出彈性的平均值為0.45左右。因此,技術進步的網絡效應會在市場中不斷得以強化。
第二👩🏽🚀,市場渠道會幫助企業獲取創新回報。
從企業角度而言,擁有市場渠道🕖、客戶等市場資源就擁有了實現技術進步的一項重要的互補性資產。為什麽很多小企業雖然擁有技術創新的能力、活力和冒險精神,但往往競爭不過大企業?原因就在於🏪,大企業擁有營銷渠道🫧、客戶資源、品牌等重要的互補性資產💆🏿♂️,這使很多小企業最終不得不將創新的技術或產品賣給大企業📟。因此,從企業層面而言🏊🏿♂️,市場也是一種戰略性的資源👇🏿🏊。
只有來自市場的利潤🙆♂️,才是企業可持續的創新投入源泉🕯🫃🏼。依靠政府扶持🤽🏻♂️、財政和稅收補貼的創新是不可持續的。企業只有持續不斷地獲得創新的市場回報,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技術改進和研發🚣🏻♀️,創新和研發的投入也才能更有效率🧕🏽。
第三💤,市場用戶能夠有效地驅動創新。
創新通常不是個體的行為,創新的出現源自多個組織間的互動,尤其是生產者和用戶的互動📉。
目前的技術發展模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進步,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創新螺旋”現象👩🏿🦰。所謂“創新螺旋”🩸,是指因忽略了用戶需求而盲目創新,造成了產品和用戶需求間的不匹配,也造成了投資和收益之間的巨大斷層🫵。因此🚵🏽♀️🧏,很多企業都將註意力從單純追求技術上的新突破🔳,轉向滿足用戶需求為前提的技術創新,即“市場驅動”的創新😺,其本質就是用戶驅動的創新🎗🏋🏽。
用戶之所以能有效推動創新有多個原因。其一🫷🏻,用戶最了解真正的創意需求🧑🏼🦲;其二👩🏿💼,用戶群多樣化有益於創意多元化;其三🧳,用戶自身的開發潛力是創新的不竭源泉🙋🏼♀️。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可以預見👵🏻,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將由全體用戶共同決定🎸。很多著名企業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如蘋果公司的應用商店模式、寶潔公司的眾包模式等🤽🏻♀️🥥,讓千千萬萬的用戶和分布全球的軟件或產品應用開發者都參與到創新的過程中🫸🏻。
重視利基市場和低端市場對新興技術的重要性
所謂利基市場👳♀️,是指那些被市場中的統治者或有絕對優勢企業所忽略的某些細分市場。技術利基可以避免創新的技術被傳統市場排斥和擠出🚹。通常而言,破壞性技術(顛覆性技術)需要首先在利基市場中站穩,技術利基可以看作是嚴酷選擇環境下的“保護空間”,通常由補貼或戰略性投資所創造。比如,液壓挖掘技術和硬盤驅動技術都曾經歷這樣的發展過程。還有印度學者提出了 “金字塔底層”(BOP)市場的概念,認為BOP市場可以改變產品😷、技術和概念在系統內擴散的時間規律。變革和市場增長的所有驅動力量同時在BOP市場出現🧜🏿♀️,它們包括放松管製、私營部門對BOP市場的介入、數字化🐛、無處不在的網絡連接、有利的人口結構,等等。這些驅動力相互作用,對“S形曲線”,即發達國家新產品🪣、新服務的擴散模式形成了挑戰。利基市場和低端市場,給予了新興技術發展的重要空間🤴🏽,對其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總的來講,市場資源是一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戰略資源🧟。能否有效地挖掘市場資源來促進技術能力提升和創新,取決於一國的社會能力📆,包括製度能力🐎、政策能力♘、教育👨👦👦、文化等👲🏽。“用工荒”等種種跡象,昭示著中國“人口紅利”時代即將結束🤩,未來中國參與全球化競爭的最大優勢不再是廉價勞動力🍄,而是13億人口所形成的多樣化、多層次的巨大市場空間🧑🏿🦱。深化對市場這一戰略性資源的認識和謀劃,將意味著擴大中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空間👩🏿🦲🧑🏻🦽,給中國企業和產業技術能力的培育和成長提供重要機遇☂️。而這將是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