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機構都將“兩會”行情視為今年第一次“大行情”,理由則千篇一律:在此期間政策面比較平穩,扶持政策具指導性作用。並以從1995年至2009年的“兩會”期間數據證明,15年內只有4年“兩會”期間指數出現下跌。
依照往年經驗😆,兩會的召開,雖然不會給市場帶來較大行情,但期間政策密集出臺,以及“兩會”期間議案和提案中相關的內容,都會給相關板塊帶來影響⏩,但這也不都是利好,曾經多次出現過高官發言不慎或被媒體誤讀導致大盤和個股大跌情況,這說明🤳,兩會期間是敏感時期,消息五花八門,還是謹慎為好6️⃣。短期內與兩會密切相關的題材如區域經濟🙆🏻、新興產業等題材,圍繞著相關政府議題展開,仍會是市場短期的興奮點🐟。但應該註意的是😔🌤,這些輪動炒作是以政策預期為基礎的,其炒作風險同樣需要重點防範。
前日,上證綜指乘勢上行逼近3100點關口,與兩會焦點議題關聯度最密切的農業、低碳等板塊昨日雙雙大漲3.52%和2.83%,並推動大盤止跌回升🕠。不過,在接力傳花、看似鬧騰的氛圍中,兩市交易公開信息顯示👰🏻,在這些低碳題材活躍股背後,部分活躍機構資金在趁高減倉。
昨日🤙🏽,上海股市大跌70多點,成交量放大,顯示主力資金出逃跡象明顯,再次說明🧛🏽♀️,“兩會行情”或許是莊家忽悠散戶的說詞,套用一句網絡語言:別迷戀兩會行情🫲🏿,那只是個傳說。
如果說三月份有一波行情🙎🏽♀️,也與“兩會”關系不大,春季行情的上漲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前期調整比較到位,由於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股市一直在下跌,因此在春季的時候可能會有上漲機會。但目前看,難以出現類似去年持續三個月以上的上漲,今年股市的運行區間會比去年小,同時交易重心會比去年高🧑🏽🎨。
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相繼推出,對機構和散戶都是新問題🏌️♀️,今年行情很不好做🧇,投資者既要關註政策和市場投資品種、投資環境變化,也要當心被類似的“兩會行情”說忽悠。
(作者為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2010年03月05日 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