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對美國學者萊斯特·布朗的了解主要有兩件事🦎。一是1994-1995年他提出“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的命題,二是2003年他開始出版《B模式——拯救地球🩻,延續文明》系列著作。前者引起了有關中國糧食問題的持久爭論📄✊🏽,後者引起了包括我在內的一些學者提出中國發展的C模式。布朗是從農業問題出發討論可持續發展的,《B模式》是他希望重建世界經濟體系的很有雄心和政策意義的綠色宣言書🫃🏿。它每2年出升級版,已經有了四個版本。因為研究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我每次都能很快地讀到B模式的英文最新版。總攬這本書前後四個版本的演變,可以體察到布朗B模式的以下主要觀點🧙🏼♀️🛤:
一是以化石能源和線性的物質過程為特征的傳統發展模式即“一切照舊”的A模式是資源環境不可持續的,已走到了盡頭,變革的方向是以可再生能源和物質再生性為特征的可持續發展的B模式,B模式的實質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從追求更大的發展到追求更好的發展。
二是當前基於A模式的世界經濟已陷入龐氏困境或龐氏陷阱,即世界經濟是在耗用自然資本的本金而不是利息在過度擴展👑🥼,一旦資產耗竭,便會發生龐氏類型的崩潰👩🏽💻。這是因為混淆了經濟與生態的關系而造成的,即經濟系統應是內含於生態系統的關系,而不是像主流經濟學家所認為的那樣是經濟系統包含了生態系統。
三是B模式的目的是把世界領出通向衰落和崩潰的老路,轉而踏上使食物安全得以重建、人類文明得以長久維系的新途✶。B模式包括了四個方面的具體目標:到2020年減少二氧化碳凈排放80%,世界人口穩定於80億或者更少,消除貧困,以及恢復地球的自然體系🔧𓀂,包括土壤🤛🏽、地下蓄水層、森林、草地和漁場。
四是從A模式到B模式的轉變需要采取戰時動員的方式。要搶在全球龐氏經濟突然破滅以前拯救地球,人類需要戰時狀態那樣的動員和反應速度🩻🤷♀️。例如,2007-2009年美國上下合璧的可再生能源與提高汽車效率運動♊️🙆🏻♀️,它可能使美國用10年左右進入“起爆點”。布朗認為這對於實現“B模式”是管用的👩🍼。
雖然布朗的許多思想傳達了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經濟學的先進理念🙅🏿♂️👨🦱,但對中國這樣有重大的人口脫貧問題需要解決的發展中大國來說❔,我以為布朗提出的問題——即不要走A模式的一切照舊發展道路的看法——是正確和應該考慮的,但是提出的解法——要求用B模式來不加區別地解答發達國家的穩態發展問題和發展中國家的生存發展問題——是需要存疑和研討的👷🏿♀️。例如🕴🏻👷🏻,布朗在《B模式4.0》中建議,中國應停建所有燃煤電廠轉向可再生能源🗺,就不是一個當前可行的建議。
B模式的許多思想和政策建議對於發達國家的綠色轉型也許是必要的合適的,但對中國的綠色發展確實比較缺乏針對性🍃。我們需要的是研究基於可持續發展原理的另一種模式——如何使發展中大國走上可持續發展🏌🏿♀️,我稱之為中國發展C模式🫐🟰。否則💅🏻🧚🏿♀️,我們就無法有理有力地反駁這次哥本哈根會議上許多發達國家所提出的中國從現在起應進行高強度的二氧化碳總量減排或控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要求。
(作者為恒达平台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
2009年12月21日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