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勛👳🏽♀️🧝🏼♀️:股市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2009-08-19 瀏覽🏕:
●大跌是因前期漲幅過快過急
●多種因素決定續跌空間有限
●中國經濟加速復蘇趨勢未變
●財政貨幣政策不會輕易改變
8月初以來,股市急速下跌,在剛過去的10多個交易日中🛌🏻,上證綜指累計跌幅已經超過600點。在宏觀政策和經濟基本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背景下,是什麽原因造成股市的連續暴跌呢?面對股市的連續大幅度下跌🏌🏽♀️,人們都在思考:此次大跌是市場轉向,還是中場休息?調整需要多少時間👧🏿、下跌的底部在哪裏呢🪄?
首先🧚🏽♀️,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正是由於市場前期漲幅“過快過急”,獲利籌碼累積過多,市場本身存在調整壓力,這是本輪下跌的主因👩🏼⚕️。
從今年年初至今🙄,中國的股市率先走出獨立行情🚵🏼,短短幾個月上漲了70%以上🥤,很多股票都出現翻倍的飆升,累積了過多的獲利籌碼。當股市周圍環境發生微妙變化,獲利籌碼蜂擁兌現就成為必然。事實上🌸,前期市場上漲的動力更多來自資金的推動和短期的博弈,當貨幣與信貸政策出現調整的苗頭🚣🏿♀️,市場自然會出現調整👨🦼➡️🚵🏼♂️。此輪市場下跌的背景,主要是由於市場對於政策預期的轉變和來自估值的壓力,這些成為下跌的主要動因🐫。保險公司等機構大規模贖回基金更多是對於市場情緒的影響,成為市場下跌的催化因素。
其次,從短期來看,大盤將維持寬幅震蕩,讓系統性風險得到進一步釋放。在上證綜指3000點左右👩🏼🎨👩🏽🍼,股市調整一段時間,有助於夯實未來進一步上漲的基礎,也有助於市場各方反思5️⃣、調整投資和監管思路。比如,監管層應該考慮調整新股發行的節奏🤕、規模及泡沫化發行的定價機製,散戶盲目炒新的思路也需要改變和調整等。另外🙋🏿♂️,經歷了幾輪暴跌後🏊♂️,滬深股市雖然泡沫化程度減弱,但暴跌後形成的恐慌可能還會蔓延,目前雖然市場極具反彈空間和投資價值,但觸底反彈之路可能還有曲折。另一方面💅,伴隨貨幣乘數提升,儲蓄率降低,海外熱錢湧入的可能性增加,下半年主導流動性的因素🏯,或由信貸增量轉為存量流動性的活化和全球流動性活化,這些有利因素決定了市場繼續下跌的空間有限。
第三😽,從長期來看,由於中國經濟加速復蘇的基本面未有變化👁🗨,且美國等外圍市場向好跡象明顯,出口的回升將在明年產生更多貢獻,因此支持股市長期向好的趨勢不變。
第四🫶,從政策面看,7月份的整個經濟數據說明,當前宏觀經濟向好的趨勢更加明顯,但是復蘇基礎不穩定、國際經濟前景還不明朗♦︎,這決定了宏觀經濟調控的方向不會輕易改變🤽🏼。針對市場對政策變化的擔憂,管理層近期多次在各種場合表態,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目前,無論從政府和企業層面,還是各類投資者層面,都非常需要一個穩定健康發展和充滿活力的股市🦈,從而為經濟復蘇和持續健康發展服務➜,因此,無論政策面和基本面都不會支持股市再次步入漫漫“熊途”。
在金融危機肆虐的寒冬↗️,人們相互鼓勵的話語是: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現在,經濟復蘇的春天已經來臨,夏天的成長以及秋天的收獲為時不遠👨🏼🚀,我們會甘心放棄來之不易的收獲秋天果實的機會嗎?在股市大幅度調整過程中👨🏼🚀,投資者應保持良好的心態,對中國股市和中國經濟保持信心。畢竟🧘🏼♂️,各項指標顯示,中國經濟正在走向復蘇,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不應該也不可能逆向而馳🙆♂️。
(作者為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2009年 08月19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