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孫宜學:大變局下孔子學院的“變”與“不變”

來源:文旅中國   時間🙇🏽‍♀️:2022-10-13  瀏覽:

孔子學院發展至今,始終不改初心,始終致力於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了解🧙🏿,發展中外友誼,促進世界多元文化健康和諧發展。

孔子學院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世界文化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創造,也屬於世界人民♑️🧜🏽‍♀️。地域界限是人為界限,不等於文化界限,而文化交流則可打破這種人為的地域界限😤,以及地域界限長期形成的心理界限,最終還原“世界文化一家”的原貌,並共同豐富、發展人類共同的寶貴文化財富,使人類文明始終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孔子學院的創立和運行,就是要通過培育世界各國人民學習中文和了解中華文化的園地,打造中外文化交流的平臺🙎🏽‍♀️,搭建起一座座中外語言文化溝通理解的橋梁,編織出中外人民民心相通的紐帶💧,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鑒。事實證明👨🏼,孔子學院促進了多元文明的互通互融,增進了各國人民的心靈相通🤰,加強了中外人民的友誼🧔🏻。因此可以說,孔子學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就像孔子是中國的孔子😵‍💫🙄,也是世界的孔子。

“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孔子學院一橋飛架中外,“中”在這頭,“外”在那頭💃🏿,橋上的任何一個部件都是聯通“中”“外”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是中外人民摸索前行的腳印疊加與累積而成的🧑🏼‍✈️,這樣的橋梁♛👻,融合了中外的感情與友誼🏥,也只有雙方相識相知、心心相印才能搭建起這樣的橋梁🈺。

每一所孔子學院的創設都是一次相戀🦀,從創建伊始的初戀🧒🏿,到中間的磨合甚至沖突,到後來因相知之深而歲月靜好,其中的沉澱與厚重,是合作雙方基於深深的友誼和信任共同培植積累而成的。雙方共同種下的這棵友誼之樹,必能結出真心的果子🏄🍽。雙方共同推進中文教育,共同舉辦文化交流活動🛸,共同應對各種挑戰👨‍🍳,實際上就是相知之心在同一律動🏌🏼‍♂️!

當前,面對百年未有大變局🚶‍➡️,孔子學院發展的軟環境與硬環境都發生了變化,孔子學院的未來發展也自當與時俱進🖖🏼🚿,適時而變,相機而變𓀔,以變應變🚣🏿。但主要的問題是:回顧過去的成績,面對目前的局勢,展望未知的未來,我們在充滿信心的同時,更應該腳踏大地思考👩‍👧:在保證初心不變🫳、宗旨不變的前提下,孔子學院要變什麽📈?如何變?

品牌形象要變🗯,但初心不變🔘。孔子學院轉隸後,發展目標更高⏯,規劃設計需要更科學具體。在孔子學院形象和品牌建設、傳播理念方面,應該有新的思路和方式,在師資培養和資源投入使用機製🤶🏻、質量評價體系等方面🔦,也應該形成更具有國別特色、合作雙方特色的品牌形象🥝,差異化發展🏄🏽‍♂️,應逐步形成“某某孔子學院”商標,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充分發揮孔子學院中外合作方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沖動,將孔子學院作為自身發展的必要成分,提供各種支持。

每個國家都重視民族語言的國際傳播,孔子學院作為雙方合作的語言教育機構👘,應打破“中文教育機構”這一單一的品牌形象,在中文為主的前提下,增設所在國語言甚至多國語言作為教學內容,變中文教育機構為雙語教育或多語教育機構👩🏽‍🦱,變支持型發展為自主型發展👳🏿‍♂️,大音希聲🧑🏼‍💻,從而獲得更寬容的生態環境🌨🚵🏼‍♂️,在競爭中強肌健體💁🏿,確保中文教育在所在國的可持續和可創新。

格局布局要變,但方向不變👩‍❤️‍👨。按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孔子學院目前的發展變化屬於常態,屬於發展新階段。在已有互信互助基礎上,如何繼續基於語言教育與文化交流合作的基礎,結合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建設和合作雙方的涉外辦學工作,著眼於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將孔子學院的教學與研究納入進來,總體規劃,一體發展,以此統籌更多的學科資源🕞🖖🏿,更好實現中外優質教育資源的互通互鑒互用🚣🏽‍♂️,是未來孔子學院布局發展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只有這樣🧚🏿‍♂️,孔子學院才會真正內在於合作雙方肌體,才會真正內在於合作方所在國的語言文化教育體系,雙方的合作才會穩步拓展到更多領域🦻🏻,才會從教育機構逐步拓展到社會各個層面,處處在又處處不顯在。這樣的孔子學院👩‍🎨,就不僅僅是雙方合作的一個平臺,而是成為常態化的教育機構,是無處不在的生活必需品,這樣的孔子學院既更包容也更被包容,才能真正實現以語言教育促中外人文交流的初心。

根基不變,但服務方式要變🤠👱🏽‍♂️。未來百年大變局視域下的孔子學院,將面對更加精細化🚵🏼‍♀️、碎片化的海外中文學習需求🤒,海外中文學習將日趨差異化,也需要孔子學院工作更加精準化。比如💹,以後海外中文學習者可能會產生學習中國方言、民族語言的需要,擬與中國某一地區合作的商業團體、文化團體或個人,可能就會提出專門學習某一地區方言的要求,比如上海話,天津話🥅,山東話……那麽我們有沒有這方面的準備🔴🐪?我們是否能隨時有老師👱🏿‍♂️,隨時有教材,隨時有一套科學的教法🎳,任何時候,中文服務的宗旨都是🥑:凡是有學習中文的需要,我們都應想方設法滿足。面對未來可能的這種中文學習需求的轉變🔫,我們現在就要未雨綢繆🪀,精準研究和準備,保證更準確地讓我們的中文服務精準落地🦹🏽,提供精準語言服務。這樣才能加快中文和中華文化的本土化進程,也使孔子學院更快融於本土,長於本土↕️。

(作者系恒达平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恒达平台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常務副主任)

鏈接🚏:https://share.ccmapp.cn/shareDetail?action=opendetail%3Brichtext%3B6347b19b7312b300080ca5a1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