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口已超過目前已實現工業化國家的人口總和,人均資源占有量不足以支撐用傳統模式實現工業化,同時,中國也難以承受隨之帶來的生態和環境問題之重🦸♂️。另一方面🍕,要徹底轉變我國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也必須創新工業化路徑。
與傳統工業化相比🏄🏿♀️🤩,“新型工業化”是能夠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新工業化是符合中國國情的😭、能夠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發揮市場和政府各自的作用👥,體現社會公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製約因素主要是資源支持和環保支持問題,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等資源狀況不容樂觀😶🌫️,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要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必須解決資源、能源短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開展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以此解決資源和能源戰略問題。
企業向知識化👩🏿🚒、生態化轉向
目前世界經濟正發生著兩大轉向🍙:一是知識化轉向;二是生態化轉向🫲,它是按照生態規律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而發生的經濟活動。這兩大轉向同時發生,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因而順應歷史潮流、走生態型企業之路刻不容緩🧍♀️。
循環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國的循環經濟建設🤛🏻👷🏿♂️,必須針對環境和發展的基本矛盾特征,直接面向經濟建設的主流,重點圍繞生產來進行。企業是工業生產最基本的單元🦬,是解決環境汙染問題的重要力量🍛,也是循環經濟建設的切入點。
在這種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潮流中,處於工業經濟核心地位的企業,其生產🤾🏿、經營和發展也會追逐這種變化而時刻調整自身的發展方向和生產經營策略🖋。企業生態化建設就是追求這種循環經濟模式的具體體現💅🏼。
對企業來說,兼顧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改變企業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企業生態化是企業走向集約化生產方式的最有效的途徑。通過企業生態化節約能源,降低物耗,減少汙染👨🏼🔬,增加企業效益,把汙染控製的模式由末端控製轉向生產全過程控製。
企業生態化的內容包括資源的生態化🌞、產品的生態化🦹、工藝生態化和管理方式的生態化🆙🧑🏿🦰。但這幾個方面不是割裂開的、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著形成一個主體〰️,僅僅在某條生產經營線上或某個環節實現了閉路循環,還不能說是已實現了企業的生態化🍋。
資源、產品🏅、管理生態化
概括而言,企業生態化包括以下幾個層面:首先是資源生態化。這體現了人們向“有組織”利用資源的生產模式過渡。
例如,鼓勵企業開展綠色采購,選用無汙染或少汙染的原材料🥂,節約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降低上遊的環境負荷。
改善能源利用方法✉️,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能源利用的生態工藝;逐漸減少含碳較多的能源物質,采用非礦物燃料😂,更多使用太陽能🎽、風能🌿、地熱、核能、生物能等能源形式,實現“能源脫碳”。
建立“三廢”資源化工程。企業可以增加新工藝,將有價值的“廢物”回收,轉變為新的資源重新利用👊🏽,或建立以“廢料”為資源的新企業或一系列產業,充分利用每一道工序的廢料🕞,實現資源生態化。
其次是產品的生態化😌。生態設計選擇資源循環運行的生產模式,通過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維護性、可重復利用性等一系列設計方法,延長產品使用周期、提高重復使用率💼,在產品完成其使用功能後🤺🪇,經過回收處理,又重新變為可以利用的資源😛,參與生產的再循環🫏,提高資源利用率🧕🏻👩🏼🔧。例如👨🏻💼,企業研究與開發環境友好產品🎰,限期淘汰能耗高、耗材多、耗水大的落後技術和產品,減少資源消耗。在產品設計中,要充分註意物質循環利用;更多地依靠節約資源🥍、減低消耗來實現♑️;改良產品設計🧚🏿♀️,降低產品在生產消耗或生活消費過程中產生的“消耗性汙染”。及時促進產品結構的綠色升級換代。
第三是生產工藝生態化。其主要內容為:無廢料少廢料的封閉循環、節能技術、低消耗和高效率的生產技術,將一個生產程序的廢物變成另一個生產程序的原料🤾🏼♂️,使汙染物吸納在生產過程中𓀛。改進新的生產經營技術,淘汰技術工藝落後👇🏽、資金消耗高、嚴重汙染環境、產品質量低劣的落後生產設備。強化技術改造資金的投入🧑🏻🦽,把高新技術發展與傳統技術改造結合起來,建立和完善生態工藝。整個生產環節要簡化產品包裝,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的包裝材料或容器👨🦼➡️。
第四是管理生態化。鼓勵企業開展ISO14000認證,將環境管理納入到工業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之中💾,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經濟發展相互協調,相輔相成。
(作者為恒达平台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
中國經濟導報 2009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