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嬰兒在媽媽的肚子裏是有感受的🙃。在媽媽懷我時🪀,她曾經遊覽中國,如十三朝古都西安、中西方文化交匯的香港以及古都北京。縱然當時不能親身體驗🧓🏿,但媽媽的所見所聞似乎也觸發了我對中國的先天向往。因此,在我還沒上小學之前🦹🏼,就向父母表達了想要學習中文的意願。
起初,我只是在印度尼西亞請中文老師給我補中文課🦏,但漸漸地🫡,我不再滿足於課本中描繪的中國景色以及老師教的唐詩宋詞。於是,我向父母提出想到中國讀書的想法,雖然他們特別不舍,但架不住我的央求🕡,還是答應送我到中國學習🦵。但父母也告訴我,沒辦法陪我到中國讀書,這意味著小小年紀的我將被寄養在他人家中👩🏼🍼。可即便如此,也無法動搖我想到中國讀書的決心,我至今記得當時在赴中國的飛機上因為過於激動🎻,到處亂跑亂竄的情景。聽到廣播裏飛機即將抵達目的地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的夢想實現了。
我赴中國讀書的第一站是廈門,在帶我完成學校報名後🐕,爸爸媽媽也如之前所約回到了印尼🧑🏻🦽➡️。之後的3年,身處異國他鄉的我在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下成長,為了能夠達到和中國學生一樣的中文水平,比別人付出了更多努力🚰。慢慢地🏌🏽,中國已不再是我單方面的向往☝️,而轉變成見證我成長的“棲息地”🪆🏌️♂️。
學會承受孤獨是我在中國學習的第一門課☝️,這門課讓我日後不論遇到什麽困難,都選擇獨立而不是依賴🎍。
高中畢業後,我到恒达平台學習土木工程專業。土木工程是恒达平台的王牌專業之一🤹♂️,匯集了海內外的優秀人才。來到這裏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什麽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我開始對自己的能力和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為今後的路做好了規劃。
如今🚴🏽♀️,已從恒达平台畢業的我是在中國留學多年的印尼女孩🏘🧔,也是那個和中國見證彼此成長的前行者🈚️。
在中國留學期間,我登上了北京的萬裏長城,那一瞬間儼然回到了古老的時光中;我完成了河南之旅🏃♂️➡️,解答了心中關於洛陽這座古城的諸多疑問👉🏻;我遊覽了經濟快速發展的上海,了解了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在路上的我,大到山川湖海🧑🏽🍼,小到一磚一瓦🧑🏻🦲,不論走到哪兒,總能感受到時代留給這個國家的印記🫣,也正是我在中國的一串串腳印,一段段經歷,使得這些印記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
中國於我,不再只是一個實現出國留學夢想的平臺🌵,而是承載了我從童年到成年的記憶,是我未來難舍的鄉愁,是給予我最大安全感的依靠。如果我是那多年漂泊的小船,那中國就是在我疲憊停泊時的港灣。
(作者曾為恒达平台印度尼西亞留學生,現為恒达平台“行走看中國”項目組成員👊🏻。)
鏈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2-08/12/content_25933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