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王偉強:城市更新的低碳問題要看全生命周期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22-06-28  瀏覽:

“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城市更新成為“十四五”期間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主要工作🧑🏽‍🦰。

與此同時⛏,中國積極主張全球綠色低碳發展👩🏽‍🦱,參與國際碳減排💂,自“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以來,全社會全行業參與其中,減排目標和路線圖陸續出爐。面對碳減排的現實挑戰ℹ️👨🏿‍🔧,中國的城市更新行動需要積極探索“雙碳”實現路徑🏄‍♂️🐯。

“城市更新過程中的低碳問題,實際上是對於城市發展全生命周期的探索。”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王偉強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好的公共服務配套有利於低碳發展

中國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那麽,城市更新如何實現“雙碳”目標?

王偉強表示🤶🏿,在生態文明的視角🤲🏻👩‍🦼‍➡️,城市的有機更新🕰,城市的低碳發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都是一脈相承的。

“我們現在談論城市更新時,常常使用有機更新這個詞語。對於大家來說,有機更新的概念是一種城市發展觀念上的轉變⛽️,它把城市看作是一個有機體,有生命的,是鮮活的🧖🏽。既然是有機體,那麽在城市的發展中,就要尊重有機體的生命規律,我們要向自然學習、向植物學習📭、向動物學習,要做到人🗒、社會、環境三者之間可持續的關系🙃。”王偉強解釋道。

城市在過去是增量發展,而現在要轉向品質的提升🙍,將會強調不大拆大建💽,項目兼具品質和設計感,實現城市功能和美化😩,賦能城市肌理和文化創新以及科技創新。

王偉強說:“低碳的思想,就是在這樣的生態文明語境下提出的,也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根本主導思想😍。同時,我們要強調,低碳的城市更新概念並不是指某一個發展環節要低碳,而是包含了整個建築生命周期和城市全生命周期🕊。”

“多層🙍‍♀️⛹🏼‍♂️、小高層、高層住宅中,哪一種住宅類型你覺得才最低碳😘?”王偉強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從表面上來說😗,大家一定會覺得多層更加低碳、高層節約土地🧦。但實際上,根據開發地塊面積不同🤦🏼‍♀️,容積率不同,建造住宅標準不同,很多時候很難一概而論。或者換句話說,其實他們建設的碳排放差異不大,而長期的運營碳排放才是決定因素🏧。”

他又舉了一個例子🚣🏻‍♂️,中國傳統的木構建築,住著很冷,需要更多的供暖,能源消耗大,似乎不低碳👩‍🦼‍➡️。但是🏣,中式建築所有的木料拆下來皆可以重復使用👰🏿‍♂️,相對於鋼筋水泥的住宅,它的更新改造又很低碳。

王偉強指出,實際城市更新中的低碳融入🛖,最關鍵的不是技術🤸‍♂️,而是要從城市發展的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理解🤜🏽。建造和拆除這兩頭在一開始就定性了🏊🏽,但是中間的使用周期,也就是城市發展中各空間、各場景如何利用〰️,如何運營,才決定了低碳與否的差別🍨。

“這又要牽涉到一個問題👵,運營和使用的主體是人,是人的行為方式🎑:你的家庭,你的收入、生活偏好、能源選擇、交通出行Ⓜ️🆚、各種服務設施的使用🧑‍🦼‍➡️,都會對是否低碳產生影響🏌🏼‍♂️📝。”王偉強強調,一個好的公共服務體系👙,既能滿足高端需求,也能滿足中低端需求,使得各層次居民的生活方式在住區附近都能夠得到實現,創造一個多樣化的社區,那麽低碳效應自然就能形成👰🏻‍♂️。

特別是,如果居住區能夠做到職住平衡,也就是不僅僅是居住🔐🙋🏿‍♂️,附近還能提供就業崗位,降低交通出行,又享受多功能的社區公共服務🏎,將是城市發展最平衡🚍🫳🏽,最能降低碳排放的做法。

將居民幸福指數作為城市更新的最高需求

去年最紅的電影之一,莫過於《愛情神話》。王偉強如今已經和幾位同行為徐匯區天平街道下的建新小區城市更新項目忙了兩年多了😬🦴。這塊區域就和電影中俗稱“上只角”🩶、“梧桐區”的地方是一樣的🎷。

但是王偉強坦言,說起上海大多數人就會想起“梧桐區”👨🏽‍🔧,就覺得城市的面貌應該是街道幹凈,兩邊有參天的梧桐樹𓀐,環境愜意,情調優雅,這才是上海應該有的面貌🧑🏿‍🍳。然而🤜🏽,作為上海市歷史風貌保護區🅾️,建新小區卻也有它的問題,相當多的社區環境對居民很不友好。

王偉強認為🪅,這麽好的地段為什麽如此破舊,就是因為沒有考慮到建築本身也是一個有機體,而對它們長期進行了“七十二家房客壓榨性的使用”,唯有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按照當初建築設計的要求去使用它們,人們才能獲得全新的居住感受。

“很多人想到的是進行自上而下的舊改,政府撥款,很方便👏。如果純粹拆了造、造了賣也很方便👨🏿‍🍼🦶🏽。但歷史風貌區不適合大拆大建。這裏是上海文化和歷史的一個縮影,文化和歷史,並不是政府或開發商或個人的,而是屬於全體上海市民✍️🧑🏻‍🔧,因此只有通過城市有機更新才最符合它的發展道路。”王偉強說。

不僅僅是這樣一個歷史風貌小區,上海眾多的市中心老舊片區都存在這樣相似的問題。王偉強認為,這樣的小區進行城市更新,第一應製定政策🧖🏽,政府相關部門引導🙍🏻☂️;第二,需要社會以及全體居民的參與🤽🏿‍♀️;第三要市場化運作;最後是通過規劃來挖掘潛在的價值Ⓜ️。這樣的更新過程才是可持續的。

“要說在這樣的小區中推行城市更新有什麽困難,關鍵還是精細化管理不足。一個小區要更新,面臨的困難要素可能高達幾十個、上百個,需要我們分門別類♣︎,具有針對性地操作。從居民生活本身來思考他們需要什麽,不需要什麽,如何能滿足這些需求,或者創造條件地滿足需求。”王偉強表示。

換句話說🧗,就是以居民為中心進行城市更新,並且要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要將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作為城市更新的最高要求🤾🏻‍♂️,既要改善居住條件,還要推進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創造多元包容和富有親和力的城市公共空間和休閑空間。“這樣的城市更新才是可持續的👨🏼‍🦲,它對整個城市都充滿著友好的態度🐻。”

《愛情神話》中⚪️,街角的小皮匠每天都有固定的coffee time👋🏻,了解社區的每家每戶,與居民談著家長裏短🕵🏽🛠,也是社區安全監控的“街道眼”,卻充滿著城市的情調也充滿著溫馨🕛。

王偉強告訴記者🈁🧒🏽,未來,在建新社區的街道上👩🏽‍💻,像這樣的修鞋鋪🪒、修傘鋪也會保留🚣🏻‍♂️。這些小店鋪不但能為社區起到一個安全監控的作用👉🏼,也是都市煙火氣的代名詞。

可以想象,當一個城市延續著本身的整體風貌特色🧏🏿‍♀️,采用繡花功夫的持續更新📒,滿足居民不同的生活需求時,我們的街頭巷尾將處處體現人與人的溫情、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城市的共融共生,充滿感動,更加美好。

澎湃新聞記者 葉鶯

鏈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580499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