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在保護傳承歷史文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當代人的智慧,促成人與自然🐶、傳統與現代新的和諧🩶,促成文化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我國的平遙古城🏊🏼♂️、麗江古城🧘🏽♀️、皖南古村落等🤦🏻♂️🈯️,都體現著所在地域的文化特征和規劃思想🎤🏗,至今仍然保留著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遺產地體現出的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內心和諧的追求與智慧⛑,在今天仍具有深遠意義🏑🤸🏻♂️。
對於這些文化遺產🧍,嚴格的保護必不可少。在此基礎上,讓文化遺產煥發光彩,展現時代魅力,離不開對其的闡釋與展示🤷🏼,通過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講好中國故事🦄。
以平遙古城為例,古城內的城墻、文廟、縣衙、日升昌票號等都是不同主題的博物館⤴️;在非遺領域,平遙也逐步構建了非遺傳播體系🤞🏿,建立非遺數據庫,在平遙縣非遺展覽館之外形成了推光漆器、木版年畫、面塑🖕🏿、彩塑、剪紙等20余個傳習所(工作室)🛎,開展豐富多樣的研學活動🤫。除了傳統的靜態展覽,平遙還積極探索通過多種媒介闡釋古城的歷史文化。如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和正在製作中的長篇原創動畫《古城小鏢師》,都將平遙推光漆器和古城票號文化、鏢局文化𓀜、飲食文化等融入其中🪄,用新穎的方式推廣平遙文化。
同時,加強對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對推動人居環境改善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𓀐,《平遙古城保護性詳細規劃》中提出將平遙古城內5處廠房列為工業遺產📢🤾🏽♀️,並將工業用地轉變為文化展示用地,植入新的功能。平遙古城西北角的柴油機廠在廢棄閑置幾十年之後🔎,在各方的推動下轉變為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平遙中國年等活動舉辦的文化場所⛴,在此建設的平遙電影宮,則成為一年一度平遙國際電影展的主場地。如今👸🏻,這個工業遺產地不僅成為平遙新的文化地標,也成為平遙人休閑娛樂的公共空間,這些活動也為平遙古城帶來了巨大的人流量、信息量與新的發展契機,同時吸引了專業人士、年輕創業者在平遙聚集。
可以說,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平遙國際電影展👄、平遙中國年等活動並不是簡單的活動節慶或旅遊項目,而是充分利用遺產空間促進了平遙古城內文化創意、文化會展等產業的興起,促進了平遙古城內新的文化空間的生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2年在巴黎舉行的第十七屆會議上提出“應該使文化和自然遺產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並把當代成就、昔日價值和自然之美納入一個整體政策”🗒。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行進過程中留下的重要足印,是人們走向未來的重要參考。因此,我們需要在保護傳承歷史文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當代人的智慧,促成人與自然、傳統與現代新的和諧,促成文化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作者為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
鏈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2-03/31/nw.D110000renmrb_20220331_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