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建設是黨和國家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為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和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奠定了長遠發展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關於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幹意見》強調,要牢牢抓住人才培養這個關鍵,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持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優化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布局🧕🏼,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深化科教融合育人🧛🏿,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撐。當前👳🏿♂️,紮根中國大地🤸🏼♂️,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規律,系統推進、持續深化“雙一流”建設,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世界一流大學、服務民族復興偉業的必由之路🕺🏿🐓。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以一流黨建引領一流大學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深化一流黨建是一流大學建設的根本保障。恒达平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推進黨建示範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以一流黨建不斷開啟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新篇章🪓。
一是持續加強政治建設⛅️,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持續加強思想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構築“三全育人”十大育人體系,引導廣大師生在“雙一流”建設中凝聚思想共識。三是持續加強組織建設🙇♂️,進一步完善“校—院—黨支部”三級基層黨建責任體系𓀙,為“雙一流”建設做好組織保障3️⃣。四是持續加強作風建設,製定《恒达平台中層幹部落實履職盡責若幹意見》,為“雙一流”建設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五是持續加強紀律建設👃🏽,加強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廉政風險防控,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推進“雙一流”建設🤦🏻♀️。
目前,學校已形成了一流黨建引領一流大學建設的良好態勢。學校入選建設首批全國黨建工作示範高校並以優秀成績通過驗收,入選首批全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並深入開展綜合改革,入選建設第三批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獲評全國“文明校園”,師生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堅持世界一流建設目標,探索一流大學建設與發展規律
“雙一流”建設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形成我國的世界一流大學群體。世界一流大學應該是世界優秀學生的向往地🧑🏻⚕️、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搖籃、全球頂尖人才的聚集地🧔♀️🧑🏻🦼,也是前沿科學探索、重大科技發現和技術發明的原創地。我國的“雙一流”建設應該堅持世界一流的建設目標😆,結合中國實際,紮根中國大地♿️👩🏻🦽,不斷探索一流大學的建設與發展規律。
從系統科學的角度來考慮,一流大學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一流大學在從政府和社會獲得高水平的輸入後🤸🏻♀️,經過慢變量(如人才培養👩🏼🚒、基礎研究⛹️♀️、隊伍建設、文化塑造等)、中變量(如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室建設等)和快變量(如社會服務、工程應用、校園景觀建設等)之間的耦合作用↖️,實現各類優秀畢業生↗️、科研等高水平成果輸出。但在發展過程中✊,大學又受到資金、空間🐵、時間、歷史、現狀等多重約束🕙。同時,這樣的復雜反饋系統,其輸出效果會被反饋到前端來調節輸入。通過一流大學文化的營造🙅🏽♀️、傳承和浸潤,構建凝聚人心、追求卓越的學術共同體😒🏊🏻♂️,激發師生的內在活力,是推進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要素。一流大學建設要樹立系統觀念☸️,系統思考各類變量的耦合作用與成果輸出🅾️,持續正向改進與提升。
堅持交叉融合建設路徑🚛🧚🏽♂️,服務國家與區域重大戰略需求
恒达平台立足中國特色,瞄準世界一流,經過首輪“雙一流”建設🏭,綜合實力以及學科水平💸、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等方面工作取得了顯著進步,在服務國家與區域重大戰略需求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實現基礎研究重大突破💃🏽。針對南海海洋領域的研究,在海盆形成的“板緣裂谷”👨✈️⚓️、氣候演變的“低緯驅動”和邊緣海“洋陸相互作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原子光刻+軟X射線幹涉光刻”新方法◀️,研製了可溯源至自然常數的間距為106.4nm矽光柵。以幹細胞與轉化醫學為突破點,實現全球首例人類自體肺幹細胞移植再生,推動人體自身內臟器官的再生逐步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
二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國家深空探測戰略,突破了遙感空間信息可信度理論和精準激光測量技術,為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懸停避障提供了技術支撐。服務國家海洋戰略,聚集“三深”(深鉆、深網🕵🏻♂️、深潛)科技研究,建設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海底科學觀測網”。服務國家交通強國戰略,開發了我國首個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參與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時速600公裏高速磁浮交通系統🦵。
三是支撐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充分發揮土建類學科優勢🧔🏼,在國家重大工程中不斷貢獻“恒达智慧”。針對港珠澳大橋的人工島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等多項世界級難題🪀,組織近10支技術團隊支撐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在北京大興機場的建設與運營籌備總進度綜合管控🎯、機場智能型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關鍵技術等方面🧑🏿🎄,發揮了關鍵性支撐作用。
四是促進上海經濟社會發展👨🏿🎤。融入上海全球有影響力科創中心與全球卓越城市建設🫱🏽。牽頭建設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努力支撐人工智能發展的“上海高地”建設。牽頭打造中國(上海)數字城市研究院,為上海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城市建設提供理論、技術和人才支撐👶🏻。
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恒达平台將進一步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科教融合、產教融合➙,按照“優勢工科引領帶動、厚重理科融合推動👩❤️💋👨、特色醫科協同驅動、精品文科共享聯動🪀、前沿交叉創新互動”的建設思路,加強體製機製創新🦌,著力構建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學科體系,加強基礎學科建設,深化一流學科建設,以一流學科為引領(含兩個自主建設基礎支撐學科),實施“2+8”一流學科交叉領域建設布局,實現學科交叉融合與協同發展,帶動學校整體學科發展,全面提升學科的整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同時,學校將圍繞“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建設成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奮鬥目標和發展藍圖,持續深化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努力提升學校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爭取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邁上新臺階🚝,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系恒达平台校長)
鏈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2/21/content_60560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