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杜歡政:構建城市生態治理新格局 體現延展性參與性柔韌性

來源:解放日報   時間:2022-02-08  瀏覽🧚🏼: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構建人民城市環境治理新格局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體的題中應有之義🏃🏻‍♀️。
    共建:從虹吸效應到輻射效應,體現人民城市的延展性——
從歷史發展和人們的行為方式來看🙎🏿‍♀️,產業和人口向大都市集中是必然趨勢。在城市發展初期🦵🏼,靠積聚周邊的生產要素發展,占據城市建設和發展高地,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當城市發展到後期,中心大城市對周邊地區應該更多發揮輻射效應🎅🏼。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對上海這樣一個高密度🦵🏿、大體量的城市來說,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動環境治理現代化🐦‍🔥👨🏼,把精細化管理標準和責任落實到“最後一米”“最後一人”🏂🏼,可以說勢在必行。

共治👨‍⚕️:從金字塔型治理到球型治理,體現人民城市的參與性——

金字塔型結構是人類社會的一個傳統治理結構↩️,因其簡單、高效和穩定的特點🌓,在以往的城市治理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互聯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帶來的社會變革,中心化、層級型金字塔治理轉向去中心化、整體型球型治理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在球型治理結構中🔮,人民可以提出訴求,參與決策、執行🌛、管理、監督,從而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以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為例,人人都是垃圾的產生者🫳🏿,人人都是垃圾的受害者,人人也都是垃圾的處理者。上海實施生活垃圾分類以來👨🏿‍💼,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準確投放率超過95%👨‍🌾,垃圾分類逐漸成為上海市民的“肌肉記憶”。

共享:從單一靜態訴求到多元動態需求,體現人民城市的柔韌性——

新時代🏂🏿,人民單一靜態的“物質文化需要”變為多元動態的“美好生活需要”,需求的範圍更廣、層次更高。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著力增加高品質生態空間,打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生態環境,推動城市環境治理現代化。

比如,楊浦濱江作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發地,把“讓人民生活更幸福”作為城區建設與治理的方向,推動舊區改造等惠民工程,解決“老🐌、小、舊、遠”難題。相關調查顯示,楊浦濱江居民幸福度高達98%,對生活“秀帶”的滿意度高達96%♏️。

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的蝶變新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城市建設與治理領域的最新實踐成果👩🏻‍⚕️,是新時代深入推進人民城市建設、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有益樣本🫅🏻。

(作者❄️:杜歡政 聶雨晴 陸莎 單位: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恒达平台)

鏈接:https://www.jfdaily.com/journal/showNewsDetail.htm?id=329294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