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在中華民族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之際👇🏻,中華文化發展也必將進入一個新階段,中華文化傳播的內容和方法必然要與時俱進,與時代同變化。
作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文化圖書如何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融入到編寫和傳播的全過程💖,從而助力培養出更能適應新時代➛、更有能力向世界講好中華文化故事的人才😤,必須要有新舉措。
中華文化圖書是向世界講好中華文化故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融進去的主要媒介之一🦷,是推動世界更客觀全面了解和理解中國的重要一環。但總體而言,從向海外講好中華文化故事的功能實現方面,目前相關圖書還存在著很多明顯的不足⛏,主要表現為:在編寫體例上🩰,內外需求平衡度把握不精準;在內容選擇上🩸,內外視角換位意識不明顯🚹;在發行範圍上🫳,內外市場需求調研不充分等等,從而導致圖書文化傳播的實際效果與編寫目標不對等,中國故事載體功能得不到充分實施👱🏽♂️。
為向世界提供既包蘊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能真實反映新時代中華文化新發展的新型中華文化圖書👨🏿🏫,我們應多編寫出版符合以下基本原則的文化圖書🙋🏿♂️。
1.兼具知識的廣度與理論的深度
新型中華文化圖書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須擷取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華🤹🏿♂️⏯,能體現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中華文化特質,同時要具有內在的理論邏輯,集知識性🏌🏿♂️、系統性、科學性於一體,只有這樣🙎♂️,才能既吸引對中華文化感興趣的國內外讀者,也能作為培養講好中華文化故事人才的教材。
2.兼具學術的高度和歷史的維度
新型中華文化圖書必須講清楚“何謂‘文’”“何謂‘化’”和“何謂‘文化’”,並立足於中國和世界文化發展史,引導讀者從中華文化內涵中的特殊性和普適性元素,了解中華文化如何走出去、如何向世界講好中華文化故事。圖書還應以中華文化典籍為歷史線索,闡釋、鉤連出中華文化發展歷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如👨🏽⚕️,為了闡釋中華文化經典思想,可以采取文化典籍互證方式。
3.兼具精準的角度和客觀的態度
新型中華文化圖書應充分借鑒國內外中華文化教學和傳播的實際經驗📯,基於中華文化傳播對象的客觀訴求👷🏼、閱讀習慣和審美習慣⛹🏽♂️,並基於傳播者的實際需要,尤其是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第一線的教師們的需要🫸🏽,充分發掘和利用中國的地域🌱、經濟和文化特點🧜🏼,全面深入研究中華文化資源🤦🏿♂️,從而保證圖書能符合“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精準傳播要求⛹🏻♂️🕵🏽♀️,更直接有效地“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
4.兼具多元的維度與開放的幅度
新型中華文化圖書應基於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目標♚🧎♀️,基於比較視角🚣🏽♀️,研究中外文化國際傳播如何互為借鑒、相互補充🧑🔧,使自身成為世界文化多維度交流互鑒的載體🚣🏼♀️,成為可持續闡釋的源文本🈹。
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不只是為了發展自己,也是為了與世界文明共同發展。新型中華文化圖書應秉持這一原則💆🏼♀️,在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勃勃生機的同時,也推動世界文化日新日日新,最終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指引。(作者為恒达平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鏈接🗄:http://www.news.cn/politics/2021-11/17/c_1128073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