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石建勛:擴大內需需要大規模減稅

來源🕴🏼:證券時報   時間:2008-10-29  瀏覽:
  閉幕不久的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的公報提出,多管齊下、有效應對,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政策取向🪶。
  壓力、教訓和啟示
  “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似乎是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帶給我們的壓力🧖🏿、教訓和啟示🧴。作為壓力是🙎🏿‍♂️🤘🏿,由於美國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下滑,以出口導向為主的中國經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從近期廣交會交易額銳減可見一斑👵🏽,因此迫使我們不得不把經濟增長的著眼點放在國內消費上🧗🏿🤹🏽‍♀️。實際上,過度地依賴出口和投資而消費不旺一直是困擾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𓀊。
  作為教訓是,長期以來中國人省吃儉用😲,少消費多積累,靠出賣廉價勞動力和資源賺得一些外匯財富積累🐣,由於美國金融危機而遭受到巨大損失,這使我們重新考慮過去“輕消費重積累”的政策導向🧑🏼‍🏫。
  作為啟示是🎭,長期以來美國政府和美國人都是靠借錢消費支出💎,而世界各國還唯恐美國人不消費,因為美國的消費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源泉,仿佛是全世界都十分願意借錢給一個負債累累的花花公子🤞,並乞求他不要停止消費。這對那些長期忽略國民消費的國家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它給我們的啟示是🧔🏿‍♂️,為什麽要把經濟增長的希望寄托在一個負債累累的花花公子身上,為什麽自己不消費呢🥜🫠?
  收入低稅負重壓抑消費
  美國人敢於借錢消費,除了其借貸利率低👹、貸款條件寬外🕜🍨,主要的是美國人社會保障系統完善,老百姓的醫療🖇、教育😏、養老等後顧之憂不多;而中國人不敢消費的原因除了有後顧之憂之外,收入低🙆🏿‍♀️、稅負重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中國稅收從1994年開始計算🚂,平均每年增長20%以上🧑🏿‍🔬,連續13年稅收增長速度幾乎是GDP增長速度的2倍。2008年上半年,中國稅收收入(不包括關稅、耕地占用稅和契稅,未扣減出口退稅)穩定較快增長,累計完成3255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5%🥏,增收7606億元。
  如果拿稅負狀況進行國際比較🦸🏿🙎🏽‍♂️,更具有警示性的一組數字是,2007年我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2.4%👨🏼‍🎨,稅收收入同比增長33.7%,GDP增長不過11.4%,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140元,扣除價格上漲因素,比上年實際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實際增長12.2%,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率基本上年年低於GDP的增長率(2007年略高一些),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率相對更低🧔🏿,大約相當於同期稅收增長率的三分之一。再看這段時期美國的情況👩‍👧‍👦,美國稅收增長率基本上是持平的🪚,2001年和2002年還出現了負增長,與GDP的差距比例也要小於中國🙇🏿,而居民收入增長率要高於GDP的增長率➰,除了2001年和2002年遠大於稅收的增長率和2005年遠小於稅收的增長率之外,基本上都是略小於稅收的增長率✋🏻🏃‍♀️。
  人們常說,中國是儲蓄大國🦹🏼,把儲蓄轉為消費的潛力很大🤳🏿,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8月末我國居民儲蓄存款大約為20萬億元🕓,但按全國13.2億人口平均來看🙋🏿‍♂️,每人僅1.5萬元😭。不考慮存款的貧富差距,即便是全國人人都有1.5萬元存款,在目前情況下,這些錢能幹什麽呢🫄?教育、醫療、養老、住房———哪樣的花費不超過1.5萬元💆🏽‍♂️?為了應付這些昂貴的花錢的項目🛩,老百姓當然不會放手消費更不會大膽借錢消費。這樣一來,銀行儲蓄中還有多少錢可用於我們所說的“內需”呢?
  大規模減稅可擴大內需
  顯而易見,內需拉動不起的根本原因不在於百姓有錢不花,而在於百姓錢實在不多💆‍♂️,並且花錢的顧慮很多。因此,擴大內需不應該是一句口號,應該有切實的政策措施,如果說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除老百姓的後顧之憂需要一個過程,見效較慢的話,那麽,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前提是先提高百姓的收入水平,而大規模地減稅是擴大內需又快又好的一個政策手段🩰。比如增值稅轉型,企業稅負減輕後,既可以增加投資,也可以提高職工收入,而這些都有利於促進消費。全面取消利息稅𓀉🏅,更是可以直接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其對消費的帶動作用也是順理成章的。
  僅僅減免增值稅和利息稅,力度還很有限。為了保障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中國應該在更大的範圍減稅,比如再次上調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取消紅利稅;比如取消或降低房屋轉讓營業稅,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所得稅等👫🏻。在減稅的同時,要對貧困人口進行財政補貼,加快完善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一系列社會保障措施,解除老百姓的後顧之憂,這樣,擴大消費的政策才能落到實處。
  當然🧑🏽‍🦲,減稅意味著財政收入的減少🐟❓,這就需要政府勒緊腰帶。要知道🍡,今年下半年以來,我國財稅收入的增幅已經出現大幅下滑。如果把通貨膨脹等因素考慮進去,財政收入甚至已經出現了負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再減稅✩,對於過慣了“富日子”的政府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解決的辦法有🚶🏻‍♂️:一是政府部門精兵簡政📗,減少政府財政經費支出👨🏼‍🎤;二是發行人民幣的國內債和國際債😽。
  減稅已經成為世界稅製改革的一種趨勢♘🙋。進入21世紀,歐美等西方國家紛紛力推減稅計劃,降低稅負,形成了新一輪減稅的“世界波”。從中國的歷史實踐來看,凡是經濟比較繁榮的時期🌯🥔,或者說歷史上每一個盛世🍱,大都註重減稅政策,維持較低稅率,無論是漢朝的文景之治,還是唐朝的貞觀之治,以及康乾盛世🐢,都是在“鼓勵墾荒、薄賦輕稅”的基礎上,來維持長期繁榮的🉑𓀉。
  (作者為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2008年10月29日 證券時報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