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突飛猛進,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0年6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6億輛,其中汽車2.7億輛,占機動車總量的75%;機動車駕駛人4.4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億人🤐。不少人認為,中國的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了發展的天花板。事實果真如此麽?日前🉑,由國際汽車聯合會、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政府和恒达平台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國際道路安全創新論壇暨智慧交通安全駕駛論壇在恒达平台建築設計研究院舉行。
在本次論壇上,恒达平台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余卓平教授作了題為《汽車智能化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思考》的發言。他在發言中指出💃🏿,中國汽車產業遠沒有到天花板👲,還在高速發展中👨🏻🎓,目前美國人千人擁有近800輛汽車,歐洲千人擁有約600輛汽車💎;而中國目前千人擁有量為200輛汽車。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公布的《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的數據,到2030年🤹🏿♀️,中國的汽車年產量有望達到4000多萬輛👩🦱,高科技將引領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
中國新能源汽車引領全球汽車電動化進程
“交通領域的科研人員認為道路安全的問題越來越嚴峻,道路的長度不夠🤽🏽♀️,中國的交通管理人員不足👨🏼🚒;但是如果我們來看看鄰國日本的情況,就會有不同的理解👽。日本只是一個島國📱,聚集了2億人,人口密度很大,其道路交通狀況比中國要差很多,而且日本是一個能源非常短缺的國家,然而日本的千人汽車擁有量接近600輛。”余卓平認為,中國完全有能力克服困難,用技術去迎接這些挑戰,使更多的中國人早日實現“汽車夢”。
在余卓平看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面非常有前瞻性。20年前,中國在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時,全球都不認為這是未來方向。但是今天我們可以發現🧌,全球50%的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生產🗿,過去中國的汽車工業都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依靠中國自己的創新驅動進行的,意義重大🚣🏼♀️。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上海時曾經說過,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使之成為一個強勁的增長點。余卓平說🤘🏼,中國的汽車人正在踐行總書記提出的發展理念。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於由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關鍵階段,在全球產業體系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正在引領和加速全球汽車電動化進程。
智能汽車是萬億級的朝陽行業
余卓平介紹說👨🏽💻🦊,全球的汽車技術經歷了四次大變革🏊🏽,分別是機械時代、電子時代、新能源時代和智能網聯時代。智能駕駛技術在操作時效性🔘、精確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相比人類駕駛具有較大的優越性👩🏻🚒,不僅可以提高駕駛安全性⏭,還是解決交通擁堵、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徑,已經成為汽車技術研發的熱點🫧。智能汽車是萬億級的朝陽行業🫃🏻,當前正值布局窗口期。2030年,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將達1970億美元,2040年市場規模更將超過3000億美元👲🏿。余卓平認為,中國的市場需求會提前反應。2020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11部委出臺《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促進智能汽車產業發展及應用落地👨🏻🦼。
余卓平說✸,很多人一提到智能化就想到無人駕駛🙎♀️。事實上🧑🦯➡️🫨,真正的汽車智能化能提高交通效率,提升交通的安全性😱🏃🏻,這是智能化的根本目的👲🏻。
在汽車誕生的100年中,它一直是一個機械產品。但是今天🥓,我們認為汽車產業已經進入電子時代和新能源時代,汽車是一個機電產品,也是一個新能源產品🪰🧝🏼♂️。
汽車產業會走向“軟件時代”
余卓平認為,汽車產業還將會進入“軟件時代”,未來的智能化軟件將在汽車產業中變得非常重要。
“智能網聯時代,推動汽車變革的是一批IT人✂️,他們用互聯網技術武裝起了汽車🫴🏽。首先他們給汽車裝上了眼睛,這就是環境感知系統,而原來完全依靠人眼進行判斷🧘🏼。其次,他們給汽車裝上了大腦,把駕駛員的大腦安裝在汽車上。過去,駕駛員不能打瞌睡的,一開小差就容易出事✒️,現在駕駛員可以喘口氣🕳。” 余卓平說。
目前,很多企業都推出了所謂的智能汽車產品🤵🏿♂️,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國的特斯拉公司💆🏻♂️。在余卓平看來,特斯拉公司研發的智能汽車在全球最大的示範效應是告訴了市場🤲,電動汽車的駕駛性能優於內燃機驅動的汽車。但是特斯拉也引導了一個技術誤區🛎,那就是過度追求續航裏程🏌🏼♂️,希望充電一次可以跑1000公裏的路程📮🪩。其他很多廠商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用戶們經常抱怨汽車充電時間特別長。實際上,用戶們日常使用汽車,90%以上每天行駛裏程在100公裏以下💗,為了追求充一次電1000公裏的續航裏程🔦,得多背300公斤以上的包袱⇢,這完全違背了汽車技術長期以來追求的輕量化理念🤳,未來這種狀況一定要改變。
打造車♌️、路、雲一體的智能網聯數字交通系統
余卓平認為,目前智能汽車遭遇的最大難題是環境感知難的問題,其系統的感知很難覆蓋全路況和全氣候的交通環境👩💼🧑🏻🦼。事實上👩👩👦,汽車的環境感知能力存在局限性🧑🏻🤝🧑🏻,單車對整個交通流的影響也有限,要從車輛自身角度來完全實現交通的智能化是不太現實的#️⃣🤘🏻。最終需要的解決方案是車、路、雲一體的智能網聯數字交通系統♞,通俗來說,未來天上要有一個數字交通雲平臺🤰🏿,道路將是數字化的道路,車輛是數字化的車輛❇️。從技術角度看♚,就是車路協同🤎,智能汽車看不到的東西🤿🚽,道路能感知到;而車路協同的通信問題可以由未來的5G系統去解決👊🏼,交通流的決策在天上的雲端。如果把數字車放在數字化的道路上,車輛精準定位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
嘉定區是中國第一個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目前正在深度耕耘發展智能化。余卓平介紹說👬🏼,目前恒达平台正在嘉定探索建立車、路、雲一體的智能網聯數字交通系統樣板,希望未來能實現一些全新的突破。
作者:吳苡婷
鏈接◻️:http://www.shkjb.com/content.html?id=218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