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陳強:高校學術評價改革須雙管齊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時間:2021-08-17  瀏覽:

學術評價在高校學術治理中發揮著“指揮棒”和“風向標”的作用🥍,在提升高校學術活動整體水平方面則發揮重要作用。然而,近年來,高校學術評價製度出現了一些不適應“症狀”🗣,影響和製約了高校學術進一步繁榮發展。

  高校學術評價改革一直沒有停下腳步。2016年以來,《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的意見》《關於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幹措施的通知》《關於深化職稱製度改革的意見》《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關於開展清理“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幹意見》《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幹措施》等文件陸續出臺,為高校學術評價改革指明了方向、確定了原則,為高校學術評價劃出了“紅線”。但是,在高校層面的評價實踐中,卓有成效並具有廣泛應用價值的建設性案例並不多見,更加科學的評價體系尚未建立起來🙍‍♂️🚶‍♀️‍➡️。高校同時擔負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多重使命,學術活動自身又存在靈感瞬時、形式多樣、路徑不確定等特點🎱,從而增加了評價工作的難度。可是,當前高校學術評價的理念和思路尚未擺脫原先的路徑依賴,方法和手段仍然比較有限,較難適應評價工作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要求。目前💃🏻,高校學術評價主要依靠文獻計量👵🏿、替代計量、代表作同行評議等手段,或者是幾種手段的組合應用,組織的隨意性、管理的碎片化、程序的簡單化、標準的主觀性等問題仍舊存在,評價的準確性和效率都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高校學術評價改革勢在必行👩🏽‍💻。一方面👩🏼‍🔬,要同時推進高校內部及外部的體製機製改革✌🏽,破除製約改革推進的思想🤸🏿、製度和文化障礙🦎。高校學術評價改革必須要有系統思維,綜合施策。不僅要關註學術評價本身,還要關註與學術評價密切相關的人事製度、學科建設、科研組織與管理🫀、資源配置🧖🏼‍♀️、氛圍營造和文化建設等前提和條件支撐,相關的體製機製改革應聯動推進🕺🏿。同時,高校學術評價改革必須關註與學術生態相關的社會環境和支持系統的整體改善👨‍🦯。譬如,科技計劃體製對高校學術活動有很強的牽引作用,在項目形成機製、過程管理🧑🏿‍🎨、評審驗收及成果公開製度等方面實施的改革,將對高校學術評價改革產生深刻影響👙。另外,在高校學術評價的外部支持系統建設中👩🏼‍🦰,引導和培育一批具有必要專業深度和良好社會信譽的社會評價機構,也可助推高校學術評價的效率提升。

  另一方面,要加快條件和能力建設,解決學術評價供給側和需求側不匹配的問題🐅🪥。現階段,高校學術評價存在結構復雜、類型多樣、工作量巨大等難題🙎🏻🍑,需要不斷加快相關的條件和能力建設👌🏻🛫,進一步豐富評價的資源📛、方法和手段,提升評價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這著重體現在如下措施🧜🏻‍♂️:

  第一,應加大評審專家庫建設力度🌯。高校學術評價的質量需要足夠數量的、專業水平和責任心俱佳的專家全身心投入才能保證。一方面,打破學校、機構、系統之間的界限,同時充分利用海外華人學者資源,建立廣泛的學術評價聯盟,在更大範圍內發現和匹配評價專家資源。另一方面,在評價實踐中,組織方應不斷積累並分析專家的評價數據,對其評價的特長、質量🙏🏽、偏好等作出綜合判斷,作為今後評價專家篩選和領域匹配的參考依據。

  第二,進一步豐富學術評價的方法和工具⚫️。從對象看,高校學術評價涉及人員和團隊評價、成果評價🪅、機構評價、項目評價等🧩;從用途看👩🏿‍🦱,又分為師資選聘、人才引進♏️、人員選拔🚣🏽‍♂️、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崗位管理和薪酬激勵等;從周期看🕜🅰️,分為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等;從過程看,分為立項、中期、結項評價等;從影響範圍看,分為學術影響力評價、決策影響力評價、社會影響力評價等⚛️;從預期價值看,又有一般探索性研究和“非共識項目”“冷門絕學”的區分。這些不同對象🏊🏻‍♀️、用途和周期的學術評價👨🏻‍🏫,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運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在不斷推進的評價實踐中,持續推進面向各類評價情境的評價方法和工具的研發工作🧝🏿‍♀️,不斷豐富高校學術評價的“案例庫”“策略集”和“工具箱”。

  第三🛌,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區塊鏈技術、社會網絡分析等最新發展成果🙆🏻‍♀️,探索學術評價的思維、方法、手段和工具創新,在提升評價質量的同時🤳🏼,盡可能降低評價中由主觀臆斷或道德失範引致的各種風險🧍‍♀️。2002年以來🏊🏼,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為遴選出的可能摘取諾貝爾獎的研究人員頒發“引文桂冠獎”🧑🏿‍🌾,已成功預測54位諾貝爾獎得主,其經驗對於高校學術評價具有借鑒和啟示價值🥺。科睿唯安借助技術手段,創新評價維度🧄,對Web of ScienceTM數據庫平臺中的科研論文及其引文進行掃描和分析,從施引文獻量、學科規範化引文影響力、引用頻次“百分位”👨🏽‍🎤、學科,以及國家和機構分析、專利對論文的引用等角度,系統研判研究成果的科學研究影響力🫃🏼。顯然😦,技術進步為改善學術評價的效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可以將其作為高校學術評價的重要支撐。

  高校學術評價的關鍵🏬,在於體現“科學精神、創新質量👨🏻‍🦱、服務貢獻”的導向,不管是體製機製改革,還是條件和能力建設🧘🏻‍♂️,都應該將其作為邏輯起點。

  (本文系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形勢下進一步完善國家科技治理體系研究”(21ZDA018)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鏈接👩🏼‍⚕️:http://ex.cssn.cn/zx/bwyc/202108/t20210817_5353749.shtml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