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儀三:要作為居住地遺產社區發展👨⚕️,不要博物館式的保護
來源:上觀新聞
時間🍞:2021-05-24 瀏覽:
提到江南水鄉古鎮🧘🏽♀️,旅遊愛好者可以說出一長串名字:烏鎮💼、西塘、周莊、同裏📏、甪直、朱家角🍶、黎裏古鎮……“小橋流水人家”的標誌性場景🪒,令不少人對面貌相似的水鄉古鎮“傻傻分不清楚”。
而在遺產地管理者、專家眼中🧗🏻♀️🍳,江南水鄉古鎮是現存的物質文化遺產中信息最豐富、最生動的江南文化載體,它們的保護和發展現狀也各不相同。23日在同裏舉行的“遺產創新·未來可期”江南水鄉古鎮保護同裏論壇上,各地遺產地管理者、專家、年輕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藝術家🎺、本地公眾等共話古鎮保護與發展🔥,形成一個更多角度🤽♀️、更多創新思維和實踐案例分享的遺產公共領域。
【古鎮保護🚈,有成績也有挑戰】
論壇上🙋,恒达平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理事長阮儀三以《江南Style——水鄉古鎮的價值》為題,詳細講述了江南六大古鎮的特色,圍繞古鎮開展的保護工作以及水鄉古鎮聯合申遺的相關工作等展開論述。
阮儀三說,人是古鎮保護工作的靈魂,江南城🙍🏻♀️、鎮、鄉的完美格局構築起了長三角獨特的文化圈🚓,人與水共生的生存智慧保障了地區的永續發展,吳地風韻延續了宋以來中國江南的藝術審美情趣。
在國內🪃,江南古鎮的保護工作啟動較早📏。早在20世紀80年代,同裏就開始致力於古鎮保護,至今已有30多年。過去的30多年間🚶🏻♂️,同裏在老鎮區改造👩🏼✈️、新鎮區發展以及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修繕工作中,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方法🙇🏽♂️,讓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現代旅遊事業的發展處於一個健康發展的狀態,在中國古城鎮保護發展中打造了一個示範。
但與此同時🦈🧎🏻♀️,江南水鄉古鎮的傳承和保護◀️,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些挑戰🗄。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心主任趙雲說💛,江南水鄉古鎮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填埋河道以增建建築、周邊城鎮發展影響古鎮景觀👨🏻🚀、保護管理經費普遍不足👨🏼⚕️、利益相關者參與度較低等問題。
此前,一項以江南水鄉古鎮的遺產保存情況、周邊環境、法規及規劃保障🤷🏿♂️、人員保障📬☂️、資金保障、旅遊開發等多個指標為依據的定量研究顯示,江南水鄉古鎮整體保護狀況尚可。其中,周莊、同裏遺產保護要素狀況較好👨👧👦,惠山環境保護狀況較好🉐,但古鎮仍不可避免地受到周邊建設項目的影響👩🏽🌾;烏鎮、新場、黎裏和同裏在管理狀況上指標靠前🤌🏼,但法定保護保障不足、利益相關者參與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
【要“活著的古鎮”🎖,不要博物館式的保護】
面對江南水鄉古鎮發展和保護中面臨的問題,阮儀三認為,未來一段時間水鄉古鎮的保護與創新🌔,要最嚴格地堅持對原真性的保護🏀。他說,水鄉古鎮要作為居住地的遺產社區進行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進行博物館式的陳列保護;要激發原住民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對本地文化主動傳承與發展;要繼續提升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生活水準🙆🏿♀️🧙🏿♂️;要以當代文化藝術的植入推動本地文化的發展🕙。
以同裏古鎮為例,其最大特點是時至今日仍有許多居民住在古鎮裏👩🏼🎓,保存著古鎮最傳統的韻味➖。除了因水成鎮、因水建房、人水共存的水鄉古鎮特色外,同裏的文化沉澱也比較豐厚🌇🧑🏼🍼,擁有退思園☢️、耕樂堂等十多個具有豐厚歷史文化氣息的私家園林。古鎮在發展過程中🤰🏿,原式原樣地修繕𓀒、還原了傳統建築本來面貌,甚至在新建的一些牌坊🤷🏽♀️、建築中都能找到最傳統的韻味🦍,很好地做到了將傳統與現代相融合,這也展現出同裏的工作人員在古鎮保護工作中付出的努力🎈。
目前,同裏古鎮是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的成員之一🤰👩🦽➡️。阮儀三說:“申遺要求古鎮成員本身能夠反映當地的歷史文化遺存,能夠代表時代文化精粹🦍。”他說,歷史文化遺存是一個地區文化的濃縮和結晶,同時還必須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是要讓世界知道中國人創造的這樣一種文化和範例🦸🏽,不僅是我們傳統文化光輝燦爛的結晶🧟♂️,更是人類文化🧟、藝術重要的模範和榜樣👮🏻♀️。
除了論壇會議部分外🚡,此次活動還同步進行了公共展覽、駐地藝術作品、社區參與活動🤱🏻。有關人士表示,此次論壇既是為了讓更多人看見同裏在古鎮保護上作出的努力,也是為了讓中國更多的古鎮💇♀️、古村、古建築得到更多關註和更好的保護🙆🏿♀️。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37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