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天府新區考察時,首次提出了建設公園城市的理念和城市發展新範式。如何理解和建設公園城市,成都市做了大量工作,召集了國內國際的優秀團隊和專家來到該市😺,參與公園城市的研究和建設工作💀。只有更美好的城市才能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公園城市以建設更美好的城市為目標,高度概括了城市和自然的和諧關系,成為新時代城市發展的新模式🧑🎄。
公園城市是一個新的復合概念
●沒有生態,就沒有公園城市;沒有生活🤫,公園城市就是鏡花水月;沒有生產👩🏻🍼,公園城市難以持續;沒有公共空間,公園城市就不姓“公”
公園城市是一個嶄新的概念,絕不是在城市裏面多建幾個公園那麽簡單。關於城市,以前有田園城市🚵🏻♂️、花園城市💤、線性城市等概念,後來又有森林城市👨🏿🍳、衛生城市🧚🏿♀️、創新城市等概念🖐,而公園城市是一個新的復合概念,可以概括為“一公三生”,即公共、生態、生活👶🏼、生產🤽🏼♀️。
沒有生態,就沒有公園城市。建設公園城市就是要處理多年來城市沒能處理好的一個根本關系🪓🙋🏽,即如何把人工製造的環境和天地自然稟賦形成一個共同體。這裏的生態不是指大山裏的自然生態🚣🏿♀️🧖🏽♂️,而是城市生態。公園城市就是要把人工的城市和自然的要素變成一個整體🪝。
沒有生活🍕,公園城市就是鏡花水月。在城市這樣高密度的空間中,人必須和周邊環境形成非常良好的和諧關系,不和諧就會吵架、影響心情,產生很大社會問題👨👧👦🤾🏻♀️,更別提實現個人夢想及價值👨🏼💼👨🦼➡️。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的是單體的人和群落的人,在一個高密度的空間裏形成和諧的社會氛圍🧎♂️,這也是公園城市的重要意義💆🏽♂️。
沒有生產🧑🦽,公園城市難以持續。今天城市和過去歷史上的城市最大的不同👩🏽💻👨🦰,是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大量的就業崗位🪑👩🏿💼。大量的就業崗位可以促進生產的蓬勃發展💓,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城市的創新活動。公園城市建設,必須提供大量的新就業崗位,讓更多的青年人可以在城市成就事業和夢想,從而成為城市中新的生產活力。在這一過程中,社會經濟也將朝著更具活力、更具質量、更永續的方向發展💪🏿。
只有生態的、生活的和生產的還不夠🛥,還必須有一個公共的空間。假如生態😤、生活、生產,都是私有的,你不能進來我不能進去🏈,沒有公共交流空間,公園城市的“公”這個概念就不成立。因此👩🏼🏭🗃,公園城市建設過程中一定要解決更多的公共空間問題。而現代城市與傳統城市的重要區別,就是現代城市創造了大量公共的、人民共同擁有的空間。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是前提
●搞城市規劃建設要善於和自然對話,讀懂每一個城鎮的山水田園,認清其生態密碼💆🏼♀️,才能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在四川的發展歷史上,有兩種文化的動力👨🏼🦱,一種是蜀文化的動力🥯,一種是巴文化的動力,兩者是一個互動的文化🧑🏽🏫,巴文化不斷吸納蜀文化,蜀文化不斷吸納巴文化👵🏼💛,巴蜀文化的重要功能,就是促使整個四川盆地的文化欣欣向榮。公園城市不僅是成都的,也是巴蜀人民的一個夢想。從成都開始提出到實踐🙎🏻,影響到了整個四川的城市規劃建設工作。成都的先行先試,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個真正可以落實👭、復製的空間樣本。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提出,讓成渝兩地在方方面面有了更加緊密的聯系0️⃣。如今,我們可以看到的,不僅僅是巴蜀文化的繁榮,還更能切身感受到長江上遊的經濟崛起。在巴蜀文化的基礎上,又形成了整個的經濟聯動帶🧑🏼🌾。重慶經濟發展不能脫離四川,四川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重慶。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小比較、小競爭🐕,但這種比較和競爭是健康的👌🏽⛹️♀️,而相互融合、不可分離是鐵的道理和廣泛共識。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必須要綠色發展,做未來發展的樣板。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面臨諸多挑戰。成都和重慶兩家獨大,周圍其他城市的經濟、人才、市場和創新力都難望其項背。如何使大中小城市在整個城市群合理分布至關重要🙅🏻。例如🧕,長三角有上海、南京、杭州🤟🏿,然後是蘇州、寧波、無錫🤲🏽、常州以及湖州等城市🎸,這是一個大中小城市非常合理的分布,造成了人才、市場、經濟👰🏻♂️、創新力的優化組合🏊🏼。如果城市大的非常大、小的非常小,直接後果就會導致青年從農村考上大學,就直奔最大的城市↩️,中間層吸納的人才就會特別少💗。如何配置城市資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域規劃問題。
城市規劃的一個任務⛺️,就是要讓中間層也擁有良好的發展要素。例如,應該將一些新的就業崗位👩🏻🍼、一些研究創新的研究所📖,一些大學放進中間層,如此👇🏼,大中小城市才能得到一個更好的配置。這種配置是有規律的🧛♀️🟥,全世界有太多這樣極具創新力的集群🧑🏽💼🧎🏻♂️➡️,比如中國的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日本從東京到大阪的經濟帶,美國的紐約灣區經濟帶和舊金山灣區經濟帶等。處理好大中小城市之間的大中小發動機的關系🙀,才能實現更優的區域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國家戰略,對整個長江經濟帶和長江生態層面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在發展的過程中👮🏿♀️,生態是前提。無論是自己發展,還是帶動別人發展🫵🏿,都不能以破壞山水田園為前提。巴蜀大地山川秀美𓀂,每一個城鎮都有獨特優勢🧑🏿🏫。我們要善於和自然對話,要想讀懂每一個城鎮,就必須讀懂它的山水田園。我們說讀懂“山水”,不是在賦詩,而是在講科學🤞。弄清一個地方風怎麽吹、水怎麽流非常重要🦧,因為這兩大要素是解碼城市布局的兩大關鍵自然要素,否則就會破壞掉一些科學的城市布局。例如🤞🏼,我曾經把都江堰2008年以後所有的水流和所有的風流進行了24小時跟蹤觀察👲🏽,發現了很有意思的現象🗺,都江堰白天水的流向和空氣的流向是相反的,這些都是城市規劃建設的密碼。這些密碼解開了以後🙂↔️,就知道四川每個小鎮、每座小城都是獨特的,這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參考。認清了這些生態密碼之後,大中小城市也很容易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以歷史的眼光來考量城市現階段的使命
●公園城市指標要更加精密化💂🏻,公園城市樣板要更加差異化地組合🧑🏽🎤,公園城市建設要持續探索投入產出的經濟模式,公園城市管理體製機製要不斷改革創新
公園城市建設經驗不僅僅屬於成都和四川,應該屬於中國和世界所有的城市。未來🧑🏽🦱,要把公園城市建設經驗進行提煉和推廣,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一,公園城市指標需要更加精密化。生產🫅🏿🧑🏼🚀、生活、生態、公共空間組合最佳百分比是多少😬?哪種“配料”最好,怎麽配置等,還需要做更多的跟蹤和量化的分析。公園城市不是一個空的理論概念,需要更加精密化、精致化的大數據來說清楚,從而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評價體系。
第二🟡,還需要更加差異化地組合公園城市樣板🤷🏻,不要千篇一律。以成都為例,東南西北中心邊緣的情況各不相同,建設公園城市要有所區別和側重,每個地方每個版本的公園城市應該都不一樣,要多為四川和全國提供樣板與建設經驗參考🧗🏿♂️🧑💼。各地歷史傳統🕟、生態條件、風俗文化、收入結構等都不一樣,公園城市建設應該因地製宜,與當地的資源和文化充分結合🚵🏻♂️,這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第三,公園城市建設至今怎麽能夠變成一個回路🛒,投入產出的經濟模式能夠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更多的綠色行業產業,甚至形成四川的支柱產業,這也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關鍵問題🙍🏻。
第四🦡,形成一個健全的管理體系👼🏼。成都市在探索建立一套專門針對公園城市的管理體系🙋🏽♂️,把過去很多分散的管理部門融合到一起,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一個綜合項目,管理體製機製也必須及時改革創新。
城市發展,生命周期很長,遠遠大於人的生命。一定要把城市發展放在歷史長河中來考量,看看這個城市在現階段最需要什麽。例如,綿陽是我國科技產業和人才極其集聚的中小城市👐🏼,環顧全國🧑🏼🔧,會發現一個地方能集聚那麽多的科技人員,在國內很難找得出相似模板,而綿陽未來的發展,就需要做好環境建設營造和城市核心創新力的結合🦨。
(本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副校長吳誌強在川觀智庫公園城市建設高級研修班上的演講節選。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鄧也整理🤷🍲。)
鏈接🖇: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210510/2543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