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阮儀三、李紅艷👦🏻:“中華文化標誌城”告訴我們什麽

來源:文匯時評   時間🧚:2008-04-14  瀏覽👨🏼:
   ●中華五千年燦爛的文化,不是一座“城”就能表現出來的🍱。即使通過物化的手段將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類型的中華文化展示出來,也不能代表中華文化的全部👰🏿。況且🐑,這樣的“物化”手段並不是最好的方法,歷史上所發生的每件事都有它特定的場所👿、特定的時間,原來的歷史環境是不可能復製的
  ●文化不能靠標誌,標誌也不是文化🧭,文化融合於全民的知識素養之中,是普通大眾對歷史文化的了解,對傳統價值觀的認同♋️。提升中華文化需要一系列的、長期的行動,比如文化遺產保護,青少年的教育⬇️、人們日常生活中道德情操的培育等等
  ●我們的文化遺產保護走過太多的誤區👓🏛。文化遺產最重要的價值是它所承載的豐富的歷史信息,後代人要通過實物遺存去了解產生它們的時代背景🚣🏿‍♀️,現在許多地方總是將新建的仿古建築冠以恢復、重現歷史景觀的各種名目👨🏿‍💼,這既是對新建築真實性的抹殺,更是對文化遺產原真性的褻瀆
 
  山東濟寧市要建一座“中華文化標誌城”♣︎,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有不少的專家學者積極支持🤟🏿,但是在“兩會”期間,也有百余名政協委員聯名反對🥈。
  據媒體介紹,“中華文化標誌城”源起於上世紀90年代國家領導人提出的“文化紐帶”思想,“華夏文化紐帶工程”是一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負責實施的大型系列性文化公益活動,其宗旨是促進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祖國統一、世界和平大業🍹。這樣的文化事業當然人人都會擁護🧔🏻,但是🧜🏼‍♂️,“中華文化標誌城”的不妥之處在於它把公益性的文化事業放在一個具體的工程項目中,使倡議者們的熱情被導入一個發展文化的誤區。
  中華五千年燦爛的文化,包括科學、教育👩🏼‍🚒、文學◻️、藝術、音樂舞蹈💂‍♂️👩🏻‍🚒、民俗、宗教等方方面面,不是一座“城”就能表現出來的。孔孟文化固然重要😉,但它只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即使通過物化的手段將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類型的中華文化展示出來,也不能代表中華文化的全部。況且🧑🏿‍🔬,這樣的“物化”手段並不是最好的方法,歷史上所發生的每件事都有它特定的場所、特定的時間😘🏓,原來的歷史環境是不可能復製的,真實的文物才會使人們產生對歷史🚞、對生活、對思想的追憶🪬,再造的文化景觀經不起時間的推敲,在歷史的長河中🧝🏻‍♀️,復製品是無法推進民族文化進步的🍝。
  中華傳統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應該繼承與發揚,但是采取怎樣的方式值得我們思考。文化不能靠標誌,標誌也不是文化,文化融合於全民的知識素養之中,是普通大眾對歷史文化的了解👃🏼,對傳統價值觀的認同🫳🏽👩🏽‍🍳。提升中華文化需要一系列的⭕️、長期的行動,比如文化遺產保護👳🏼‍♀️,青少年的教育、人們日常生活中道德情操的培育等等👈🏽。建設一座“文化標誌城”🕹🚝,必然需要大量的資金,如果把這些錢用來在全國各地多修些博物館🏌🏿‍♀️,多保護些歷史文化遺產,讓我們的小學生🏄🏿‍♂️、中學生和廣大人民免費或低價參觀,不是更好嗎?“教育是立國之本”🦶,提高國民素質才是最重要的。“文化紐帶”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渠道,但是如何讓文化真正促動人們的心靈🛤,需要十分慎重。
  曲阜和鄒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九龍山有漢代的古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應該得到持續有效的保護🤚。自1964年《威尼斯憲章》頒布以來,國際上一直強調文化遺產保護的原真性,盡可能地保護文化遺產所承載的全部歷史信息,也就是保護它作為歷史的實物見證的價值。可是我們的文化遺產保護卻走過太多的誤區,就拿最近幾年來說,浙江橫店集團要籌資200億元耗時五年再造圓明園,河南某地要修建21公裏長的“華夏第一祖龍”🙆🏼,樂山建巴米揚大佛等等。在我們國家還存在那麽多瀕危文化遺產的時候,花巨資來再造“文化景觀”🎅🏿,反映出許多人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模糊認識。文化遺產最重要的價值是它所承載的豐富的歷史信息,後代人要通過實物遺存去了解產生它們的時代背景,現在許多地方總是將新建的仿古建築冠以恢復、重現歷史景觀的各種名目,這既是對新建築真實性的抹殺🏊🏿‍♂️,更是對文化遺產原真性的褻瀆🐚👨🏽‍⚖️。新的仿古建築試圖展示古老文化的靈魂,但是它做不到,因為歷史建築歷經歲月的洗禮💠🧑‍🎨,是無法通過復製品展示它的精神🧘‍♂️。
  “中華文化標誌城”工程還沒開建,九龍山下的武家村已經受到影響,現在農民不耕地了,他們期待的是“旅遊”,因為旅遊開發能帶來經濟利益。社會上已經有太多的文化遺產被當作旅遊開發的資源了,我們這一代人把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盡了⇢,留給下一代什麽呢?《威尼斯憲章》中明確指出🧑🏽‍🎓,“世世代代人民的歷史古跡,飽含著過去歲月的信息留存至今,成為人們古老的活的見證。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人類價值的統一性,並把古代遺跡看作共同的遺產,認識到為後代保護這些古跡的共同責任🌊🈶。將它們真實地、完整地傳下去是我們的職責”。近年來,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我國眾多的文化遺產成為賺錢的資源,在所謂“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項目中🍄‍🟫,有多少是真正從文化遺產保護的目的出發呢?“中華文化標誌城”僅僅征集建設方案就耗資890萬📯,“經濟”吸引了很多人👩🏼‍🦲,他們忘記了傳統文化是在漫長歷史歲月中逐漸積累起來的🕯,我們是無法讓文化穿越時空匯聚到某個特定地點的。與大規模的人造“文化”相比,真正的文化遺產卻面臨岌岌可危的命運。有多少古鎮🌉、古村落、古民居處於瀕危狀態,急需搶救。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出臺一系列的法律,通過立法來保護文化遺產,弘揚傳統文化𓀂。
  (作者分別為恒达平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博士生)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