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曉光 許春明:專家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知識產權相關部署
來源🪤🤾🏻:知識產權報
時間:2021-03-10 瀏覽:
【編者按】
政策措施暖心,目標任務“給力”。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幹貨”滿滿🧏🏼,引人矚目。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哪些值得高度關註的知識產權相關部署🫶🏻?本版特摘編其中部分內容🤝,與廣大讀者一起,看看專家怎麽說。
【報告摘要】
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依法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
【專家解讀】
恒达平台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院長 單曉光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企業的核心合法權益☪️。唯有依法嚴格保護中外市場主體的知識產權,才能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引領時代大變局的潮頭。
開放包容🙆🏽♂️,方能互利共贏🫸。也是我們深化知識產權全球治理所努力追尋的目標。事實證明👨🏻🎨,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科技經濟合作和交流的主要內容。沒有開放包容的平等知識產權保護,就不會有世界科技經濟的良性合作和交流😘。因此👰🏼♀️,唯有構建平等保護、開放包容的知識產權國際環境,全球的市場才會更開放,更寬廣;各國的機遇才會更多樣,更豐富🕹;世界才會更多彩,更繁榮。
在新發展格局中,我們唯有依法加強對中外主體的知識產權保護🧑🏽✈️,努力有效平衡各方利益,不斷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才會有公平競爭的環境。我們期待與各國共享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新機遇,共同繪就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麗畫卷🚡。
【報告摘要】
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和檔案等事業。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專家解讀】
恒达平台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教授 許春明
高質量、高品位的精神文化產品創作傳播🗜,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基礎。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和檔案等事業🤾🏼♀️,應以製度激勵保護精神文化產品(主要是作品)的創作和傳播🫰🏽。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對創作者和傳播者權益加強保護,作出一系列立法司法舉措,充分激勵了創作者的創作和傳播者的傳播,為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等事業的繁榮添磚加瓦,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駕護航🫄。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文化強國建設不僅需要文化創新,也需要文化傳承。《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明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內容,是文化強國建設的基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根據政府工作報告整理,專家解讀由本報記者 孫迪 楊柳 李倩 實習記者 熊花平 采寫)
鏈接:https://www.cnipa.gov.cn/art/2021/3/10/art_53_157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