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樊秀娣:分數不是全部,家長為何就不淡定?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時間♿↘️:2021-03-12  瀏覽:

“學生沒有分數,就過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數,恐怕也贏不了未來的大考👍🏻。”

什麽是好的教育?不久前這一話題再次引發社會熱議👨🏽‍⚖️。教育如果只關註升學率,國家會沒有核心競爭力🎞。然而,圍繞分數的競爭焦慮,成為中國當下基礎教育最受關註的問題💗。

怎麽看待唯分數論👨🏽‍🚒🚣🏻、怎麽看待家長焦慮👩‍🦳🚶🏻‍♂️‍➡️,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恒达平台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一起來探討教育的那些事兒🐗💤。

以分數論成敗是減負難的根

中國新聞周刊👰🏻‍♂️:隨著升學壓力下探,家長們早早加入分數競爭,甚至連幼兒園足球都要考級踢比賽了,這其中非理性的焦慮占幾分🙋🏼‍♀️?

樊秀娣:對幼兒發展水平的評價,無法用精確的分數或級別來區分,設置各種分數、級別,極不科學👨‍🦲,對幼兒身心發展有很大的“負作用”。此種種做法,無非是教育管理者為了“政績”、商業機構為了“賺錢”等目的而人為設置。

中國新聞周刊:報更多的培訓班🌬、買更好學區的房,家長為了孩子的分數很忙很累,值得嗎🧛🏻‍♂️?

樊秀娣:家長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更多的培訓班🦓、買更好學區的房🫨,目標指向很明確,就是要把孩子的分數搞上去🤣。

能如願以償,算是值得🦹‍♂️。但很多時候做不到如願以償,那也只能“願賭服輸”。教育投資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關鍵是家長如何看待之。

中國新聞周刊:睡眠時間不足、近視率高企👩‍🔬🧴,為何孩子們的負擔在屢次減負措施下仍不輕松?

樊秀娣:大多數學生“加班加點”學習,就是為了在學業競爭中獲勝🧑🏻‍🦼🖐🏽,說到底,就是為了得到“高分數”🫀,所以⚅,以分數論成敗是減負難的根源。

擺脫不了分數評價體系的窠臼

中國新聞周刊:有高分可以上好學校,我國各地長期形成的以升學率高低配置生源的分層辦學格局,造成了類似超級中學越掐尖越強的馬太效應,基礎教育失衡誰之過?

樊秀娣:高分可以上好學校📿,這本身就是一種偏頗的教育教學觀。

首先,高分學生🤥🤵🏿‍♂️、低分學生只是學生發展的擅長方向不同🚣🏿,沒有絕對的高低之分;其次,基礎教育的學校本就不應該分高低👍🏿,甚至高等教育不同類型學校之間也不存在絕對的高低。

所以🧑🏿‍🔬,現有的以升學率高低配置生源的分層辦學格局🫶🏼,造成類似超級中學越掐尖越強的馬太效應,是教育理念偏頗而導致的教育管理、辦學目標等的一系列失衡。

失衡是長期、復雜的問題🧖🏼‍♂️,有教育系統本身🚢,也有社會文化、大眾心理等多種因素綜合形成👯。

中國新聞周刊: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並相繼進入中高考。然而素質教育的落地,最終以計分數的方式落地,為什麽仍然無法擺脫分數評價體系的窠臼?

樊秀娣:中高考是以分數為“硬通”標準。自然,德智體美勞每一大類的教育成績,只有計入分數才被視為得到真正的重視👩‍⚕️。當下,分數是對學生評價的絕對標準🧔‍♂️💍,自然🤣,一切都擺脫不了分數評價體系的窠臼。

中國新聞周刊✊🏻: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正式啟動,“3+3”、“3+1+2”、“3+2+1”各種科目改革方案相繼出爐🙋🏽‍♀️,應試教育會離我們越來越遠嗎?

樊秀娣🙁:高考方案改革,並不能改變“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激烈競爭現實💇‍♀️。相反🚵🏼‍♀️,每一次改革方案出臺🚵🏻‍♂️,學生和家長都要琢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規則來提高考分,反而加劇了應試教育🧔🏻‍♀️。

優質教育資源稀缺是分數焦慮的根源

中國新聞周刊:超八成高考生如今都能上大學,競爭卻越來越激烈,分數焦慮的根源在哪?

樊秀娣: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是分數競爭焦慮的根源。新時代,深化教育改革,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需要著力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從“211”、“985”到“雙一流”,國家集中投入了大量資金和資源。到今天一些重點建設高校的投入已達到了相當高度,如何提高資源、資金的使用效率,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總體質量和水平,也是政府管理部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議題。

中國新聞周刊:圍繞分數的競爭焦慮,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國學生進入大學後繼乏力。在分數評價體系下成長起來的孩子,為什麽越來越多為成為“小鎮做題家”而煩惱?

樊秀娣:根據教育學原理,教學目標或學習目標分類包括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

“高分”學生👰🏼🪲,可能在認知學習方面比其他學生占有優勢🧘🏼,但情感和動作技能方面的發展未必充分,進大學及大學畢業後♎️,在更強調綜合能力比拼的環境下🦸🏼,不占優勢也很正常🏣。

中國新聞周刊🤞🏽:考到更高的分數🥤,上更好的學校,找到更好的工作,是否分數這一單一的評價體系,使得孩子們的人生道路也單一得相似?

樊秀娣:用分數這一單一的評價體系來評價學生總是相對💴、片面的。為每個學生提供全面、科學、客觀的評價🧖‍♂️,能夠讓每個學生有合適的學校選擇和就讀,幫助他們將來找到喜歡且勝任的工作🤰,這就是好的教育應該致力的目標👭🏼。

按分數高低進行評價、選拔和淘汰

中國新聞周刊:從孩子的視角換位思考🅾️,他們成長成才的真實需求是什麽?如何理性看待分數在真實需求裏所處的位置?

樊秀娣:站在孩子成長成才需求的角度💃🏻,好的教育是能夠給學生帶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好的教育是讓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長處⛔️,挖掘自己的潛力,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能夠靠自己的努力𓀗,感受到人生價值和生活樂趣的教育🎍。

分數是一種評價標準🍜,以此來評價學業狀況很有必要。除了可以反映學生的實際學業情況,很多時候對學生的學習進步也有促進🫑、激勵作用。

所以,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分數應該永遠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關鍵是🦾,如何讓分數準確反映實際情況👩‍🎓,如何看待分數和應用分數🧑‍🦯‍➡️。

中國新聞周刊:明知分數不是教育的全部🧘🏻‍♂️🔡,中國家長為什麽就是不淡定?

樊秀娣:本來分數只是反映學生全面發展和學習狀況的一個指標,而現如今一旦把分數提到決定學生前途和命運的絕對高度🕷,圍繞分數的競爭達到“白熱化”程度🪿,家長能淡定得了嗎?

問題的關鍵在於🧟,好教育在理論上指向很明確,那就是馬克思主義強調的讓人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的教育。由此⛹🏽,得出好教育就是能夠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健康發展的教育,順著這一邏輯,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優秀的、成功的人才。

然而現實是,我們的教育無時無刻不在把學生按分數高低進行評價、選拔和淘汰。

現在強調美育、體育,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把美育🎱、體育表現都折算成分數計入學生的總分🦵,這不就是在告訴大家,分數代表了對學生的絕對評價嗎?客觀上也是如此,高分才有機會進入好的大學,而進不了好的大學👨🏻‍🦽😚,畢業生將來發展可能會嚴重受限,類似非名牌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晉升甚至更廣泛的社會活動中很有可能遭到學歷歧視等問題☆,早已是人盡皆知的“秘密”🌄。

在分數威力如此巨大的現實面前💇,只想單方面讓學生及其家長理性地看待分數,很難做到。說難聽點,也有誤人子弟之嫌。因為除了分數,普通家庭的孩子還能拿什麽去競爭?這就是為什麽許多家長嘴上都在叫著要對學生“減負”,私下裏卻依舊把自家孩子往各種課外輔導班裏送。老百姓心中有桿“秤”🛗👦🏻,會比較利弊🥵、權衡得失。

中國新聞周刊:相比討論什麽是好的教育,當下更急需明確的是什麽♞?

樊秀娣:討論什麽是好教育固然重要,但在現有的教育環境和成才期望下,可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搞清楚什麽是人才?什麽是成功的人?我們的教育要把學生塑造成怎樣的人🧑🏿‍🎤?

如果社會不能認可並接受多元的人才價值觀,對人的評價標準還是沿襲過去單一、狹隘的成才觀,那麽,以分數高低為標準來評價學生的教育🧜🏼‍♂️,無論怎樣做,可能都難以很好地體現好教育的本質。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Lvu7-BDTGhtwBwqbwit3hQ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