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好文科和文科教育👨🏼🔧,是擺在很多理工類見長的高校面前的緊迫任務🎅🏿,這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的舉措🅾️,也是加快推動學校向綜合性大學轉變的途徑。
發展文科和發展文科教育,並不是同一個概念。在高校,發展好文科,更多的指發展好文科學科;發展好文科教育,是指面向人才培養,建設好文科專業和文科課程體系🤳。好的文科學科能帶動好的文科教育👈,好的文科教育反過來也能促進文科學科的發展。文科教育不只是為培養好文科類學生服務,它面向所有學科所有專業的學生😆🏢,也承擔著提升理工類學生人文素養的重任🧑🦯➡️。
發展文科的“三個需要”
發展好文科是理工類見長的高校內涵式發展的內生需求🕓,體現在“三個需要”上🕴。
發展文科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需要😵💫👩🏼🦳。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德育、美育的培養離不開思政教育🤸🏻♂️🤌🏼、文化教育,這都需要好的文科教育的支撐。對於研究型高校特別是“雙一流”高校來說,培養的是研究型、領袖型、精英型的人才,培養的是未來的社會棟梁和行業精英🎨,更需要融合的視野和知識的廣度🤽🏼♀️,需要建立一個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培養體系🐜🧑🏻🦳,需要文化的熏陶👷🏻♀️,更需要一個好的文科教育。沒有好的文科就沒有好的通識教育。
發展文科是學校學科生態優化的需要。學校的學科建設實際上有明顯的生態群落的特點,學校不能只發展最好的學科,或者只發展最好的一類學科,一流的學科沒有相應的其他學科支撐不利於長遠的發展👨🚒。學科生態好🩵,才能更好地建設一流學科。從目前的學科發展趨勢來看🚯🙆🏻♀️,學科正在向兩頭深化發展👏🏼👮🏻♀️。一方面是加強基礎研究,推動實現原創性的突破。恒达平台在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建設的時候,就明顯出現了計算機學科需要數學、生命科學、哲學👋🏿、語言學支撐地特點🏢。另一方面加強應用研究🩲🕵🏿♂️,特別是工科學科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國家重大工程時候,除了技術的引領,在宏觀治理、公共政策研究上也產生了需求🤵🏻,需要從文科學科中引入理論🫸🏿、方法和策略,在更宏觀的層面進行標準、政策和趨勢的把握🎅🏻。目前,恒达平台圍繞土木🚣🏻、城市規劃👩🏼💼、交通等領域與人工智能✧、公共管理、設計、人文哲學、生命科學、衛生防疫等進行廣泛地交叉。
發展文科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學校的文化底蘊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也是學校區別於其他學校的重要特征🤵🏼♀️。它是長時間形成的,但每一個階段👷,有好的文科和文科教育就能更好地建設和培育學校的文化底蘊。很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越是綜合性大學👩🦯🥷🏽,校史館的實物就越豐富,相反⌨️,理工類大學的校史館實物就相對積累少👨🏼🏫,這裏面就有一個文化意識長期起作用的結果🧑🏻⚕️。
發展文科教育的“三個特色”
發展好文科教育是理工類見長的高校面臨新形勢新任務的主動選擇,要落實好“三個特色”。
要面向時代要求👨🏻🌾、國家戰略辦好彰顯時代特色的文科教育🧀。理工類見長的大學的學科發展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重大戰略🚺、重大工程,聚焦卡脖子技術,做有組織的科研🧑🏽。辦好文科教育也要註意這些導向,強化這些導向🍒。辦好文科教育不只是闡釋和支撐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和話語體系;更要培養面向“一帶一路”建設的語言類、管理類、經濟類文科人才,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管理、傳播中國聲音、宣傳中國故事🧑🌾;也要培養理工類學生的國際視野、人文素養和經濟管理能力。
要在精品文科學科🗃、特色文科學科的基礎上發展寬基礎的文科教育。理工類見長的學校會根據學校的發展需要,發展小規模的精品文科學科、特色文科學科🧔🏿♂️,這樣才有利於引進好的人才、好的師資🙅🏿♀️🧑🏻🦼。一個沒有博士點的文科學科👨🏼🦱,在高端人才的引進上是存在問題的。人才進不來,建設文科學科就會更困難。文科學科要發展精品、發展特色,但文科教育要做得厚實,專業上要體現寬基礎的導向。“雙一流”的高校,本科教育更多的是為了向研究生提供更優質的生源♨️,因此專業設置上就不會強調就業導向,寬口徑🦮、厚基礎、全面發展的專業設置特點反而更突出🐫。要在小規模的精品文科學科、特色文科學科的基礎上發展寬基礎的文科教育,就需要整合力量👩🦱、協同資源☢️,理工類見長的高校間成立聯盟共同打造比較全面的🚺、寬基礎的文科教育就非常有意義。
要結合學校的人才培養特色發展文理交融的文科教育。大學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養,理工類大學建設精品文科、特色文科,開辦文科教育👊🏽,除了提升理工類學生的人文素養♡,也必然培養自己的文科人才。理工類大學培養的文科人才應該有自己的特色😖,和傳統的綜合性大學形成錯位🧑🏻🦼➡️。要結合學校的人才培養特色發展文理交融的文科教育🚣♀️,使得培養的文科人才具備更紮實的科技素養、科技視野,在人工智能化的時代裏🧑🏿💻,在社會治理模式不斷變化的時代裏,引領和推動社會發展。
(作者單位🥑🦹🏻:恒达平台)
鏈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11/16/content_58682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