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是今後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全會公報指出,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如何深刻理解“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做好“十四五”期間的各項工作?
全面回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首個五年規劃
“十四五”規劃是全面回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首個五年規劃🏌🏻♂️。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就是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新時代實現新發展的根本目的,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一切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全會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不僅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核心價值觀,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源泉。
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就要牢牢把握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一基本國情💂🏽♀️👍🏽,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加快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質量效益提升這三個關鍵問題、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正如全會所提出的🏆➙,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
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首個五年規劃
“十四五”規劃是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首個五年規劃🧚🏻♀️。高質量發展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新發展階段🧑🏼🤝🧑🏼,只有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創造美好生活🏌🏼、品質生活🥺。高質量發展意味著提供滿足人民需要的更多高端產品和優質服務,老百姓的消費安全更有保障,衣食住行用都更放心;高質量發展意味著單位GDP能耗進一步降低💪🧞♀️,汙染減少,天更藍👰🏻♀️、水更清、大氣質量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提高;高質量發展意味著更加均衡🧍🏻♂️👹、協調的發展⚖️,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群體的發展差距不斷縮小甚至消除,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目標不斷邁進🏐。
值得註意的是😶🌫️,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關於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提出“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具體要求🗽。“十四五”是邁向2035年遠景目標的關鍵起步的五年⏫。做好未來五年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始終把經濟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平衡、更加充分、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如何做好“十四五”期間的各項工作?
一📁、要繼續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
過去的五年,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𓀅,高舉改革開放大旗,不斷推進更高層次🛐、更廣闊領域、更加全面深刻的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舉措,推動政府職能發生深刻轉變🫶,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明顯增強。“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結構優化、規模穩居世界前列。這些根本性全局性的改革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十四五”期間,要實現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從根本上說,還是要靠深化改革,特別是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就要從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緊緊依靠改革破解經濟發展和結構失衡難題🧮。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來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正如全會所提出的,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要深化國有企業、金融🧖🏻♀️、財稅、社會、產權等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推動改革取得新突破🚶➡️,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製🤞🏿🤶🏿,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大力簡政減稅減費🧑🏻🦽➡️,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二、要以更高標準推進政府改革😵💫,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的改革取向。
這不僅是政府改革的方向和目標🏓,也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的方法論。生活得好不好👨🏻🦯,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從人民群眾普遍關註、反映強烈的問題出發,拿出更多改革創新舉措。
堅持需求導向⭐️,瞄準“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的目標,打造民生幸福標桿,走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路。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冷暖安危和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各級黨和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中找尋發展重點👩👧👦、方向和目標。
堅持問題導向🍊👩🏽🦰,立足於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工作的現狀,對標人民群眾期盼,瞄準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問題、製約創造品質生活的突出矛盾和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訴求,特別是本地區、本單位、本領域在工作中存在的障礙和瓶頸👨🔬,把問題找準、找透,著力補短板、補漏洞🦸🏿👶🏼,進一步解決問題🧰、突破瓶頸🕵🏽♀️。
堅持效果導向☪️,各級黨委、政府和幹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從人民群眾身邊的小事難事實事做起🚵🏿♀️,把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作為幹部考核目標,真抓實幹出成效👨🏭🫳🏽,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三🛸、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發展的創新創造活力🔟。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經濟發展的活力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無數個體打拼奮鬥出來的。“十四五”是激情和夢想的五年,是奮鬥和創造的五年。在更高起點上推動改革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進一步釋放製度紅利,最大限度激發人民群眾的創新創造活力。
全會提出的“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需要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努力。依靠人民群眾推動高質量發展、改善生活品質🏘🧑🧑🧒🧒,就是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思想路線,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擴大人民群眾參與品質生活創造活動的深度與廣度,使人民群眾真正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改善生活品質的主力軍👩🏻🍼。這就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勤勞致富理念,提倡通過誠實勞動來實現人生夢想🦸🏽♂️、改變自身命運,反對一切不勞而獲、投機取巧、貪圖享樂的思想和行為;要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勞動技能♋️,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這也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需要。
(作者為恒达平台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專家,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30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