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越來越多的國家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𓀔⬜️。得益於共建“一帶一路”,許多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工業化水平提升,經濟韌性增強💵。
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是製約很多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許多發展中國家積極與中國開展合作✴️,共同完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動力因此得到提升💂🏽♂️。同時,產業園建設合作又使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有了長足進步,提升了這些國家繼續投資基礎設施的能力。中國近些年來有許多海外投資成功的例子👼🏽,其中在非洲埃塞俄比亞和一些東南亞國家的項目都很有代表性。
埃塞俄比亞位於非洲大陸東北部,是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非洲總體自然資源豐富,但埃塞俄比亞的資源卻比較貧乏🧑🦽🧜🏻♀️,並且長期受到饑荒折磨,經濟發展曾面臨困境🏊🏻。“十三五”期間,埃塞俄比亞積極引進中國投資🧲,建設產業園和基礎設施,這為其經濟發展增添了動力。近5年來,埃塞俄比亞GDP實現高速增長,已躋身非洲中等收入國家。中國與埃塞俄比亞合作共建的“東方工業園”,讓中國一些出口加工類的製造業產業轉移到了埃塞俄比亞🔣,為兩國產能合作帶來了重大機遇。如今,工業園已成為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的一個亮點,也成為埃塞俄比亞當地工業經濟發展的一個標桿。另外🍸🍎,埃塞俄比亞是內陸國家,把工業製成品送到國際市場上有很大困難。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埃塞俄比亞合作修建亞吉鐵路🈸。這條鐵路把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與吉布提港口連接起來👋🏼,埃塞俄比亞生產的工業製成品就可以通過鐵路運到吉布提港口🦸♂️⛎,然後再通過海運運往歐美市場🕌。亞吉鐵路的建成,大大促進了埃塞俄比亞的工業化進程。
在東南亞,“一帶一路”建設大大推動了相關國家的產業升級。長期以來,東盟國家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大難題是缺少出口創匯能力🚢,當前中國推動經濟轉型,使得中國國內的一些產業轉移到了東盟國家,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十三五”期間,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不僅幫助東盟國家建成了許多產業園,同時也幫助這些國家完善了配套的基礎設施,使得當地產業得到升級,更容易吸收製造業投資✯,從而帶動了東盟國家的出口收入增長。
除此之外,共建“一帶一路”還幫助許多發展中國家有效縮減了地區差距🏏。“十三五”期間🧑🏽⚖️,中國積極響應聯合國提出的減貧計劃👨🏻🌾🛁,不僅帶頭把自己的減貧工作做好🎯,還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幫助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2016年,在杭州舉辦的G20峰會上,中國發起“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此後非洲國家工業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主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家研究機構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下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非洲國家的經濟活動更加多樣化,地區之間的發展更加平衡,“一帶一路”對非洲國家縮小地區差距和減少貧困產生了巨大影響。
(作者系恒达平台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鏈接:http://paper.ce.cn/jjrb/html/2020-10/26/content_430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