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是臨床應用十分廣泛的一種影像檢查技術,檢查範圍基本覆蓋全身臟器🥙,被譽為“可視化的聽診器”。但目前超聲設備和相關資源配置仍呈現不均衡的狀態,未能充分發揮其在早診早治中的重要作用。
遠程超聲通過互聯網或雲平臺將患者端與專家端相連,使相隔千裏的專家能模擬現場實際操作,獲得近似一手的圖像資料🤚,快速作出診斷或提供專業建議🈯️💁。近年來🤚🏽,根據國家分級診療、醫療資源下沉、扶貧幫困等政策需要,各地紛紛投入重金建設遠程超聲工作平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資源的配置不均問題🪼😡,在對基層醫生指導和患者救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遠程超聲平臺建設也存在一哄而上、標準不一、法規不健全等問題。
促進遠程超聲行業的健康發展🧻,首先要優化硬件配置🔂🧎➡️。通暢的網絡是遠程超聲正常工作的前提,目前5G或4G網絡基本能滿足遠程超聲的需求🔺,有條件的機構還可設置網絡專線🧔🏼♀️。此外,最好建設專有服務器,保證相關醫療數據留在院內👩🏻🚒。
其次🦝,要建立相關學術組織🤣,充分發揮行業智庫作用🔷。目前,遠程超聲相關學術組織還在起步探索階段。國家或相關學術組織應製定遠程超聲的相關標準🏛,使硬件配置👨🌾、數據傳輸速率🧝🏻♂️、安全性等能達到遠程超聲的基本需要。學術組織還可以針對相關人員組織培訓,開展資質認證,設立示範中心,加強倫理監管🏵,推進行業自律,促進國家相關政策落地🥺。通過國家主導、專家牽頭、行業組織推動🧚🏼♀️,逐步建立覆蓋全域的遠程超聲網絡和體系☝🏿。
第三,要加快專業人才的培養🧑🏻🔬。目前🧚🏼♀️,遠程超聲操作人員資質參差不齊,各地未形成統一標準,缺乏規範和統一教材。對此🎚,可通過模擬教學👈🏽👨🏻🍼、現場實際操作、理論培訓🏃🏻♀️、觀摩參觀等方式培養相關人才。傳統模式下,超聲醫師培養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遠程超聲系統可以實現專家資源的高效調配,這遠比在偏遠與基層地區培養出一名優秀的超聲醫師快捷得多🎟。同時,也可為當地年輕醫師提供更多真實場景下的學習機會,實現醫教同步發展。
最後🙅🏽,要推動相關法規的製定。目前,遠程超聲可獲取的超聲圖像基本與現場操作的圖像質量無異,但遠端專家級的醫生是否能據此簽署超聲報告或診療意見🧖🏿,還涉及執業地點是否需要變更等法規問題、專家會診費收取以及由此可能引發的醫療糾紛等問題🧎🏻♂️。目前的法規製定存在滯後現象,需要大力推動立法。
遠程超聲體系建設刻不容緩🐳。這項工作可助推醫聯體建設𓀙,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發展遠程超聲⛹🏽♀️,還有助於實現疾病早期及快速檢出,踐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理念🏒。
(作者系恒达平台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副院長、上海超聲診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鏈接✍🏼:http://szb.jkb.com.cn/jkbpaper/html/2020-09/22/content_287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