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顧祥林:營造高校校園科技創新生態

來源:人民政協報   時間:2020-08-26  瀏覽🧜🏽‍♂️:

針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經濟封鎖👃🏼📭、科技封鎖的趨勢🚳,黨中央提出經濟雙循環理論應對:以強化經濟內循環為主💫,兩個循環相互驅動。而科技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處於引領作用👨🏻‍🏫,當前國際背景下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只能靠提升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高校是國家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生產🈳、科技創新文化培育、國際科技創新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基地。所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發揮高校的人才和智力優勢,對國家的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現階段我國高校在增強國家自主科技創新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高校間競爭有余但有效供給不充分。高校間在獲得國家科技資源(人、財🤵🏿‍♀️、物)方面競爭有余⚃,但貢獻不充分🤹🏻‍♀️,尤其是對滿足國家科技創新需求的人才培養、成果有效供給等不充分,尚有巨大潛力待發掘。

  高校科技創新體製機製尚待完善。管理部門考核高校時依然存在諸如“四唯”“五唯”之類的問題,高校考核師生員工時依然是“四唯”“五唯”指標的不同組合,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演變為教師自我培養的現象依然普遍。

  高校科技創新生態問題依然嚴峻。國家層面科技創新文化中時髦科學和急功近利現象、高校內部學術功利化現象較為普遍👩‍🦰。高質量的科學共同體建設依然滯後🏋🏿‍♂️。形成重大原創理論和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的生態急需優化。

  為更好發揮高校在國家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特提出如下建議👩🏼‍🎨🙅🏼‍♂️:

  優化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方式,提升原創成果和高質量科技創新人才的有效供給。改變以往高校因獲得國家科技創新任務配置資源,按長周期、多維度的高校科技創新成果和培養高質量科技創新人才的實際貢獻配置資源,緩解高校間因資源而引發競爭過度問題↖️,以增強國家科技成果和高質量科技人才的有效供給🕵🏻。

  啟動新一輪的國家科技領域的放管服改革,健全科技創新體製機製。反思最近幾年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科技放管服改革政策中各部門及高校層層傳遞中走樣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面對新形勢,啟動新一輪國家科技創新政策改革:既要各級國家管理部門的自我改革,也有高校的自我改革,以適應當前和未來一個歷史時期內🤳🏽,我國在科技創新新形勢下的需求,從體製機製上,釋放高校師生的創造力。

  加強科技創新生態治理能力建設🦢,優化國家和高校科技創新生態🪝。國家層面👩‍🚒,要按照科技創新成果和人才的形成規律,理順國家科技管理部門🎪、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其他相關利益相關方之間的關系🧎‍➡️,形成符合國情特色的科技創新生態治理體系🟰。高校層面,要形成鼓勵從事原創性基礎研究、培養有利於人才成長的科技創新文化💩,營造有利於一線教師平心靜氣做學問、專心致誌育人才的校園科技創新生態。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恒达平台副校長)

鏈接:http://www.shszx.gov.cn/node2/node5368/node5382/node5400/u1ai106551.html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