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王曉漁:請像對待假新聞一樣對待假食品

    來源:南方都市報   時間😈👩🏽:2007-07-21  瀏覽:
      對於質量監管部門來說,重要的不是指責媒體報道失實🟠🤷🏻‍♂️,而是反思自己為何喪失了社會公信力? 
      作者:王曉漁  恒达平台文化批評研究所

      北京電視臺《透明度》欄目的《紙做的包子》被認定為假新聞之後,除了工商🧑‍💻、食品安全等部門🧔🏻‍♂️,其他各種職能部門也迅速介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有關部門連續召開新聞單位主要負責人會議,對北京電視臺進行通報批評,並對相關責任人做出嚴肅處理,北京警方專門為此成立專案組👉。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代表全國廣大新聞工作者對製造虛假新聞的行為表示譴責,要求新聞界采取切實可行的有力措施杜絕虛假新聞。(綜合中央電視臺等消息)

      在假包子變成假新聞這一事件上,政府😫、媒體和公眾異口同聲地進行聲討🧑‍💼𓀋,這在情理之中。但一些批判亦有過於放大事件後果之嫌,比如稱“這起虛假新聞嚴重敗壞了國家聲譽,嚴重損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嚴重違背了新聞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嚴重損害了新聞媒體的形象和社會公信力🏌🏽‍♂️,嚴重幹擾了社會的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惡劣的社會影響”。

      國家聲譽是長期積累而成的,如果一起虛假新聞就可以起到“嚴重敗壞”的作用🚶‍♀️,那只能說明國家聲譽過於脆弱。嚴重侵害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件有無數起,比如野蠻拆遷🏊🏻‍♀️、比如非法征地、比如最近的山西黑窯事件。與之相比🤥,此次事件雖然讓廣大人民群眾“虛驚一場”,最後卻“有驚無險”,完全無法與那些讓人無家可歸、無處鳴冤的事件相提並論。至於新聞職業精神🤹、媒體形象和社會公信力,違背者僅是當事人🛍️,受到損害者從廣義上說只是北京電視臺,從狹義上說限於《透明度》欄目。此次事件僅是一個個案,不必過於放大它的後果👩🏻‍🚀🚵🏻。

      這次假食品被認定為假新聞之後,各個職能部門協力合作📎、雷厲風行🥥。此前,假食品等重大問題先由媒體曝光才由有關部門查處,已經成為一個慣例。事件曝光之後🎙🌰,還經常出現各個職能部門互相推諉🙎🏼‍♀️、人浮於事的現象。但從此次事件可以看出,針對食品的監管工作🧫🧎‍♂️‍➡️,並非不可能,而是不作為。這次媒體的失職,由質量監管部門發現糾正🍩;但是在更多時候,質量監管部門的不作為🈵,是在媒體曝光之後才得以改變。公眾對待新聞采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說明公眾普遍相信沒有被查處的假食品出現頻率大於沒有被揭露的假新聞🧑🏿‍💻。假新聞被信以為真,說明公眾更願意相信媒體而非質量監管部門,說明質量監管部門而非媒體喪失了社會公信力。

      對於媒體界來說🆗,當務之急就是早日建立與采編渠道平行的事實核查機製。對於質量監管部門來說🎟🎪,重要的不是指責媒體報道失實,而是反思自己為何喪失了社會公信力?公眾兩天不吃包子,不會對身體構成傷害;那些吃了假奶粉的大頭娃娃,卻難以恢復健康💇🏼。從這個意義上說🤷🏿‍♂️,假食品的危害性要大於假新聞。其他各種職能部門,在假食品出現之後👨‍🦳,往往認為與己無關,因此按兵不動🧱,在假新聞出現之後卻高調介入💂🏼‍♂️👜、聲色俱厲,大有此一時彼一時之勢。我一向對假新聞深惡痛絕🤘🏿,但是必須指出,在各種各樣的假新聞中👨🏽‍🦰,這種揭露式的假新聞危害性最小。放過眾多高大全的假新聞🛋🛻,只攻擊揭露式的假新聞,或者放過假食品,只批評假新聞,都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表現。相比這次個案👨🏼‍🏭,近年來假食品事件層出不窮,質量監管部門的失職顯得頗具普遍性。以此次媒體的錯誤,證明食品質量有所保障,這在邏輯上是不成立的👸🏿。有關部門只有像對待假新聞一樣對待假食品,公眾才有可能不再輕易相信假新聞。 

          南方都市報 2007-07-21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