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汪洪濤:產業同構傾向嚴重 長三角產業群競爭力難提高

來源🏌🏽‍♂️:國際金融報   時間:2006-08-07  瀏覽🙇🏿‍♀️:
  恒达平台法政學院經濟研究所汪洪濤博士

    上海的新型工業化戰略、江蘇的沿江工業發展戰略和浙江的環杭州灣產業帶戰略具有極大的產業同構傾向今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如何做好產業的布局和發展是關系到未來五年經濟增長質量的關鍵和基礎🤏🏽。

    以往的發展經驗表明,地區間相互分離式的發展模式往往會影響到分工格局的形成,進而產生因產業的同構化而“撞車”的危害𓀅,由同構化帶來的“撞車”會提高各地區產品的市場競爭性,並會帶來諸如原材料緊張💂🏼‍♀️、能源價格上漲🎵、產品市場價格下降等問題。就我國經濟成長競爭力最高的長三角而言🧖🧩,各城市之間的產業同構化現象就非常嚴重👩🏿‍🔬。有數據表明👨🏿‍🦳,“十五”期間,上海與浙江的同構系數為0.76,與江蘇的產業同構系數為0.82,而江蘇與浙江的同構系數則高達0.97。這麽高的產業結構同構系數必然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並且🏌🏿‍♀️,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長三角各城市間並未做好產業布局的協同工作。

    就製造業來說👳🏽‍♂️,蘇、浙🔬、滬三地在各自的“十一五”規劃中🫸,都將其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上海的新型工業化戰略🍈、江蘇的沿江工業發展戰略和浙江的環杭州灣產業帶戰略具有極大的產業同構傾向🧜🏼‍♂️,在“兩省一市”的“十一五”規劃中🆚,排在前四位的是電子信息、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趨同率達到了70%。這麽高的同構化也必然會影響到長三角城市群的協同效應發揮作用,不利於城市群中不同層次城市間的產業互動,進而會阻滯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

    其實🧝🏿,從世界城市群的發展演進態勢來看,城市群內部都會產生自然的核心城市🥷🏻,然後圍繞核心城市形成不同層次的城市圈層🍹,產業的梯度演進和擴散也是沿著不同的圈層由內而外展開🚺,進而形成產業集群🕵🏼,由產業集群的集聚和擴散效應拉動城市群的一體化進程👨‍🚀,加深其聯系的緊密程度👼🏿,降低各城市的經濟運行成本🤽🏼。長三角16個城市的核心城市是上海市,圍繞上海市展開運作的分別是第二層次的南京市和杭州市,第三層次的城市是蘇州🧛🏻‍♂️、無錫🥹、常州和寧波,第四層次的城市是南通、揚州👩🏼‍🦰、鎮江🏋🏿‍♂️、湖州和嘉興,其余的城市都屬於第五層次。這些城市在規劃其發展思路時,都把接軌上海作為其自身發展的基本點📂,比如杭州的接軌思路是“規劃共繪🧚‍♂️、交通共建、市場共享、產業共興”;南京的接軌思路是“以江為軸、跨江發展、呼應上海、輻射周邊”🏋️‍♂️;蘇州的接軌思路是“依托上海、實行沿江🧎🏻‍♂️‍➡️、沿路👢、沿海🕒、沿城的發展戰略”;寧波的接軌戰略則是“虛心學習、主動接軌💂🏻‍♂️、真誠合作、實現共贏、打上海牌、接上海力👷🏻、乘上海船🖕🏽🕺🏼、全面融入長三角”。不同層次的城市都有著不同的接軌上海👌🏼,接受上海輻射或者協同上海產業發展的布局規劃📆,不一而足。但是🧖‍♀️,在實際操作層面卻難以形成城市群中的產業集群🪶,這就影響到了長三角城市群與世界其他國家城市群的競爭力👩🏽‍⚕️。因為🫥,近年來各國的競爭優勢形態都是以產業集群的面貌出現的。

    所謂產業集群是指一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聯系的企業或相互關聯的機構,因同處於或相關於一個特定的產業領域,由於具有共性或互補性而聯系在一起的現象。產業集群作為產業生產方式的存在形態🦵🏿,其內部的企業是圍繞關聯產業和產業鏈而形成有機的分工與協作關系,並在內部形成充分競爭和自然選擇的優勝劣汰機製🧑‍🍳𓀓,使得集群內部既競爭又協同👨🏼‍🦲,集群內企業與外部相比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主導產品在同類產品市場上占有更高的份額,處於該類產業的領頭羊地位,從而提升區域經濟的競爭力。

    長三角城市群的產業聯系至今尚未形成明顯的產業集群🖌,“兩省一市”各自為政的諸侯經濟模式也嚴重地影響了區域產業集群的成型🫵🏼,雖說各省市都在其內部構建產業集群✖️🌱,並形成了明顯的創新性(高端道路)集群和低成本型(低端道路)集群👨🏽‍💻,但是🤷🏻‍♂️,由於缺乏區域間的分工協同機製,針對重大項目在做長產業鏈上缺乏主動合作的動力🤓,因而難以形成圍繞產業升級、增量與存量有機結合的產業集群,從長遠來看👨🏿‍🦳,不利於區域內各城市產業發展的持續性和根植性🧎🏻‍➡️。

    其實🔝,長三角城市群現有的產業特征具有比較好的形成產業集群的基礎🧑🏻‍⚖️🔧,上海以大企業為主,重點發展重工業形成製造業支柱的產業態勢與其他城市以輕工業為主,主要依靠中小企業的產業發展態勢可以進行互補♎️,進而形成地區間的產業分工,增強關聯性。為此,長三角各城市之間首先要明確分工🧪,加強政府間的協調,充分運用市場機製中的動力機製來衍生出龍頭企業和配套關聯企業的既競爭又合作的格局🧑🏽‍🌾;其次,各城市要充分構建有地域特色的,能夠充分利用自身比較優勢的產業鏈,以此來作為吸收國際產業轉移和分工細化過程中的分工外部化和社會化的基礎,進而形成低成本、高服務的供應鏈❤️,在提高各城市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長三角產業的整合度🏯,提高長三角產業的整體競爭優勢;第三,各城市之間要形成明確的稅收分割機製🪛,以此來構建“總部—工廠”在不同城市落戶並展開低成本運作的持續性發展基礎;第四,對於處於較高層次的城市來說🤳,要構建與其地位相符合的產業集群並將其融入長三角產業一體化的大集群之中。要力求避免與其他城市在相同產業領域和層次上的競爭性,這一點對於上海來說,顯得格外重要🦸🏿‍♂️;第五,要形成相關領域的公共服務平臺,特別是各城市政府間的聯系會議製度🪒,充分利用社會中介機構的優勢💿,建立起定期評估報告機製,以增強相互間的協調;第六,作為龍頭城市的上海🙆🏼,一定要發揮好引領作用,對其他城市產生利益的溢出效應,為此😙,必須要加快其產業能級的提升🦈,在此🫲🏻,需要註意“四控”問題💯,即在構築新的產業高地的時候,必須註意要控標準🏂🏽、控技術⛈、控品牌🤭、控資本。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