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阮儀三🙆🏻‍♂️:文化遺產保護的價值《解放論壇》2006-2-15

來源6️⃣:   時間🤜🏽:2006-02-15  瀏覽:

紀念日的確定,無疑是推進一項事業開展⚒、弘揚一種偉大精神的重要文化符號。國務院最近下發的《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這意味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始進入政府和社會關註的視野👩🏻‍🔬🛒。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被大家所忽視的🧑。多年來,我國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很多文化遺產🚶‍♀️、大量古代建築,在人們的經意或不經意間消失了🧑‍⚖️。由於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載著巨大歷史文化價值的物質遺產,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上世紀50年代以後✷💆‍♂️,全國許多城市開始新的建設,由於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和作用缺乏認識,造成了對歷史古城的摧殘。上世紀80年代以後,掀起了新的建設高潮,許多大中城市舊城區內大規模的建設活動,使許多傳統歷史地域遭到了滅頂之災,許多舊城在舊貌換新顏的同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風貌。而觀念上的輕視、經費支持的不足與製度規範的不完善🧘🏼‍♀️,更使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舉步維艱。
  傳統文化與落後文化、舊文化的混淆,直接導致了人們對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不力🖤。在一些人看來👨🏽‍🚀,要更新,就要破,就要快刀斬亂麻放開手腳幹。而片面追求經濟建設🙅🏼‍♀️,忽視文化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讓更多高樓大廈和旅遊發展吞噬了很多歷史建築📑,毀壞了不少歷史名城的風貌🐴。這不但使文化遺存和原來的地方風情、城市風貌一掃而光,割斷了社會的歷史文脈,而且,長此以往更會帶來一個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種精神文明的傳承,需要載體🕘。悠久的文化🧑🏻‍⚖️,是承載於千年文化遺產✊🏽,例如風俗、習慣、傳統表演藝術、古遺址💁🏼‍♂️、古建築等之上的。以建築為例,現代建築以鋼筋水泥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較差,而中國古代多以木質建築為主,它的建造結構使它具有更強的抗震作用🥓。這一建築風格背後,蘊含的是中國以柔克剛的傳統文化理念。例如🤾‍♂️,麗江古城經歷了7級地震還基本無損,後被評為世界遺產。再如🫲🏼,上海市第12塊歷史風貌區——上海市虹口區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區♐️🔏,就是中國人民與猶太人民友好的見證。這個地方得到保護🚊➿,全世界人民逐漸都會知道,在德國法西斯殘酷屠殺猶太人時,在許多國家拒絕接納四散逃亡的猶太難民時🍛,也在遭受日本帝國主義蹂躪的中國人民友好地接納了3萬多猶太人。相反,如果承載著歷史信息的載體消亡了,負載在其上的歷史和文化也必然會被沖淡或消亡。
  留存文化遺產🙅🏻‍♀️,其意義也關乎未來。理解文化遺產,應該理解遺產背後蘊含著的深刻歷史文化含義,更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培育出新的現代文化。這種萌發於歷史文化傳統之上的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蘊、特色和生命力。社會文明需要新陳代謝,但更新不能擯棄歷史,而是在歷史基礎上發展,是從舊環境中滋生出新的東西。
  保護與發展是一對難解的矛盾,卻不是一對不可化解的矛盾。繼承和發展🧝🏿‍♀️、歷史傳統和現代化要求都是人們的需求🗑。財富理應包括文化財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展開,關鍵是要讓社會各界更好地體味與認同它的價值🥃,歷史文化的價值同樣蘊藏著巨大的財富👩🏿‍🔬。
  (作者為恒达平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