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0年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按照英文原文BetterCity,BetterLife,最好讀作“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讓我們開始系統地思考城市發展與生活質量的關系,那麽本月23日起在上海召開的第83屆世界紡織大會的主題“高品質紡織、高品質生活”(與世博會的主題正好形成某種對應關系)⛪️,將會觸發我們細心地體驗當代紡織與生活質量的關系🏊🏿♂️,進而深化我們對城市發展與生活質量的認識。我以為🧖🏽♂️,從紡織科技和紡織產業的生態進步🦎,可以最清晰地了解現代紡織是如何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的。
第一🦟,現代意義上的紡織大幅度地減少了紡織品生產中的環境問題。完整的紡織品生產包括纖維生產、紡織加工🧑🏽⚕️👩🏻🔬、染整加工🦘、服裝製造等過程,其中纖維生產和染整加工兩個環節,傳統上對城市和地區常常具有較大環境影響。例如,在天然纖維生產中◾️,殺蟲劑等有毒物質的使用會產生負面的環境影響☁️;在化學纖維生產中,由於利用石油和煤炭而帶來廢氣和廢水排放🛕;染整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汙水,等等🟤。而現代意義的紡織技術已使得纖維🧑🧑🧒🧒、紡織產品和服裝的生產過程變成環境友好的,不產生空氣和水汙染,噪音被控製在允許的範圍內,從而大幅度地減少了紡織品生產的環境影響。例如🌉🕷,人們通過發展生態農牧業來提高天然纖維生產的環境安全性。又如🛼,為避免染整加工過程中使用合成染料造成環境影響👨🏻🎓,人們通過種植彩色棉花或者用天然植物燃料對紡織品進行染色🌬🪙。我國的傳統印染行業三廢汙染特別嚴重,推廣生態化的紡織品生產技術對於我國紡織品生產的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現代意義上的紡織減少了紡織品消費中的人體影響♞。傳統的紡織品在消費中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對人體的安全性問題🏊♂️🤵🏽♀️。20世紀80年代歐洲最早出現某些紡織品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報道🕒。為此,德國、奧地利等歐洲國家開展了大量研究。他們從紡織品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出發🚶🏻,研究紡織品上有害物質的種類和數量對人體的作用,製定相關的產品標準❗️,利用市場機製促使企業自覺進行生態紡織品論證。通常,人們以為絲、麻、毛等純天然的服裝面料才是環境友好和人體友好的紡織品,而化學纖維的紡織品則不是。然而現代紡織的科技進步🪸,大幅度減少了紡織品消費中的人體危害問題,日益消除了我們對化學纖維製成的紡織服裝的負面印象。如今,現代紡織的這種進展在上海也可以隨時看到🤦🏿。例如🏄🏼♂️,多年來腈綸紡織品會引起“穿衣服有靜電”的感覺,而上海石化已經研製出了對人體安全性好的、具有天然羊絨手感的仿羊絨腈綸產品。又如🤼♂️,上海合成纖維研究所最近研製成功的“海島纖維”💸,在相同的厚度下,其透氣性可以達到天然皮革的30多倍,使人造物品達到了天然物品的效果🤞🏿🏗。
第三📹,現代意義上的紡織減少了紡織品廢棄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傳統紡織的環境問題還表現在消費者將紡織品廢棄後所造成的環境汙染🤦🏿♀️。相對於生產和消費👍,紡織品廢棄後對自然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往往被人們忽視。然而隨著人口增長和紡織品消費量的增加👨👧📩,廢棄紡織品的數量也越來越大。生活垃圾已經成為影響城市生活質量的重要問題🦸🏿。現代意義上的紡織特別註意預防和減少紡織品廢棄中的生態環境問題。一方面,加強了廢棄紡織品的回收利用,以減少廢棄紡織品的汙染排放🏊🏼♀️;另一方面🚣♀️,加強了廢棄紡織品的無汙染處理🗻🏧。由於廢棄紡織品像普通垃圾那樣進行焚燒處理不僅消耗能源🤶🏼↙️,而且產生廢氣汙染🌶,因此對於廢棄紡織品的無汙染處理已經成為現代生態紡織的特種技術💕。
以上只是從生態方面列舉了現代紡織對於生活質量的意義,其實現代紡織改善城市生活質量的方面還有很多。重要的是🧑🏼🦰,以往我們對發展紡織產業的認識大多停留在它們單純的經濟意義上,結果一般人常常因為紡織產業的歷史長遠而產生某種偏見,在崇尚發展高科技的今天嚴重地淡漠了現代紡織的發展。顯然,把現代紡織與生活質量聯系起來🧑🏼💻,可以提高我們對現代生活中紡織科學和紡織產業重要性的新認識。其實,包括紡織服裝在內的現代紡織,在紐約、倫敦、東京、巴黎這樣的世界級城市的生活中⌛️😼,始終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它們不僅影響著這些城市的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也影響著這些城市的生活質量和文化能級。這意味著🖊,21世紀的上海在大力發展高科技製造業和高知識服務業的同時,要把現代紡織產業作為重要都市型工業來發展的戰略意義;在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的同時👨🏼🏫👨🏿🔬,要有建設高質量的世界服裝文化時尚中心城市的戰略意識。今天🪘🏌🏻♂️,中國紡織品的生產和出口已具有世界第一的地位,而長江三角洲地區又是中國紡織產業的中心地區🧑🏼💼🦹🏼♂️。上海作為中國紡織產業的發源之地、領軍城市和科教高地,通過舉辦第83屆世界紡織大會這樣的重要活動,可以高強度地傳播和擴散“高品質紡織、高品質生活”的理念,促進我國的紡織產業在服務於經濟增長的同時更好地服務於人民的生活質量,從而有力地推進我國的紡織產業實現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從傳統紡織向現代紡織的轉型🫗。(作者為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摘自👨👧:解放日報 2004-5-22 11: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