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文明”觀:以人為本 《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動計劃》解讀
來源🎆:
時間:2004-05-10 瀏覽:
訪談嘉賓🧑🏽🦱:陳振民(市文明辦副主任、《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動計劃》起草組負責人)諸大建(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導🧑🏻🎨,上海市政府特邀決策咨詢專家)鮑宗豪(華東理工大學城市管理學院院長,《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動計劃》起草組成員)
距2010年世博會🧇,只有6年時間👭。從現在起,上海將全面實施《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讓城市更美麗👶🏿,讓生活更美好🤟🏼。《行動計劃》內涵何在?又將如何實施💤?
聚焦軟件
記者:有專家評價👨🏼🍳✌🏼,《行動計劃》對上海城市未來發展中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戰略意義✉️,對此如何理解?
陳振民🎟:2010年世博會,既是上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機遇,也是重大考驗🦵🏻。進入新世紀後,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提出加強上海軟環境建設和提高市民素質問題👨🏻🦳,並明確了一系列要求。不少海外歸來人士說😀,上海“硬件”基本可以與世界一流城市媲美,但“軟件”差距不小。在近兩年的上海“兩會”期間🕑🏄🏻♀️,關於市民素質的話題、議案和提案也越來越多。可以說🕯,辦好世博會,對城市“軟件”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上海1600萬市民的心願。在市委、市政府重視下,《行動計劃》起草歷時一年、數易其稿,聚焦市民文明素質🥠、文明行為、文明形象💽,並明確以人為本的原則,集中了各方智慧🕰,體現了市民的願望。
鮑宗豪:長期來,上海精神文明建設一直圍繞“兩提高”目標展開,並在實踐中不斷拓展內涵和外延:上世紀90年代🧲,“兩提高”偏重於規範人的基本行為和整治“臟亂差”環境👈🏽,即城市形態文明、功能文明建設;現在及以後☄️,將更註重塑造人的精神品格和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行動計劃》提出🚓🙋🏼♀️,從現在起到2010年的精神文明建設基本任務是:在繼續向市民倡導“七不”規範的基礎上🤎,引導市民通過努力達到“七建”🎚🦹🏿。即🧒:守秩序,建法治之城;講衛生,建健康之城;護環境,建生態之城;有禮貌,建禮儀之城;重信用👨🏽🎓,建誠信之城📂;愛科學,建學習之城➜;獻愛心🦸,建友善之城。這就是“兩提高”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新的內涵和新的發展⚱️。
諸大建:新一輪的“兩提高”工程,生動體現了“以人為本”原則。它包括兩個含義👷♂️:第一是為了人民👆🏻。整個《行動計劃》的選項🕠、抓手都從人民群眾的需要出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第二是由人民來推動🫷。整個迎世博文明行動將通過各種各樣載體🟠,積極引導在滬生活👈🏻、學習👨🏿🍼、工作的上海人廣泛參與🧏🏿♂️,並成為實施“行動計劃”的主體。
追求高端
記者👨👧👦:《行動計劃》號召全市人民在繼續倡導“七不”規範的基礎上🧖🏻♀️,努力達到“七建”🦶🏿。從“七不”到“七建”,是否可以認為這是上海人對自身文明素質的追求從“低端”走向“高端”👩🏻⚕️🏄🏽♂️?
鮑宗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個不斷推進的過程⌛️。從“七不”到“七建”🏌🏽♀️,上海市民提高自身素質,從基本行為文明走向守秩序🛫、講衛生、護環境、有禮貌💔、重信用🪃、愛科學、獻愛心等綜合素質文明;城市文明也從臟亂差的環境整治走向建法治之城👇🏻、健康之城、生態之城、禮儀之城🚴🏼♂️🏃♀️、誠信之城🍳、學習之城、友善之城💅🏼。新的追求☎️,凸現了新時期新階段上海精神文明建設的五大理念,即🎴:法治法規建設理念🧆、生態的理念、健康的理念🙆🏻♂️、學習的理念和品行的理念。
諸大建🤛🏿👩🏼🚒:從“七不”到“七建”,進一步提高了精神文明創建的科學含量。如糾正市民“不亂穿馬路”的陋習🛜🐣,《行動計劃》中沒有一般的號召💂🏻,在開展“珍惜生命,文明出行”主題活動的同時,提出“合理設置紅綠燈和斑馬線🎅,清除違法占道,以人性化的服務和高效管理引導市民養成‘不亂穿馬路’的文明出行習慣”📓。這體現了上海精神文明建設開始註重對人的行為包括心理📅、環境等深層原因分析,追求科學機製的引導。
陳振民✍️:從“低端”走向“高端”,《行動計劃》提出“三年有突破、五年見成效、七年創一流”。三個階段互相銜接、承上啟下,下一個階段是上一個階段的鞏固、延續和發展。
今年是實施《行動計劃》的第一年❕,我們的目標是革除市民行為陋習取得突破。突破口就在集中開展兩項主題活動⚁,一是“先下後上🚣🏼♀️,有序乘車”活動糾正乘車無序陋習;二是“珍惜生命,文明出行”活動,糾正亂穿馬路陋習。兩項活動的開展都將綜合全市創建優勢🍵,實行教育、管理、懲罰三者並舉😴。
創新載體
記者🔹🤦🏽♂️:多年來,上海精神文明建設一個重要特點和經驗,就是不斷創新載體👨👦👦、形成抓手🧑🍳,吸引和組織廣大群眾在廣泛參與中不斷推進和提高🧎♀️。《行動計劃》是否同樣體現了這一特點?
諸大建💕:《行動計劃》不僅在目標上🫰🏼、內涵上上了一個層次📻,在推進機製上也上了一個臺階。從“七不”到“七建”,每項行動背後都有大大小小的活動載體支撐👹,並貫穿六年、三個階段始終🪼👨🏻🔬,形成了一個文明創建製度架構🟪。如🌄🦵:在講衛生、建健康之城中有《健康城市三年行動計劃》🛀🏼;護環境、建生態之城中有《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劃》等。各種載體力求群眾喜聞樂見、易於參與,如社區將通過推廣居民小區“相聚談心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推進家庭保健計劃;實施“人人運動計劃”,讓體育鍛煉成為一種文明生活方式等。
鮑宗豪🔽:“建立和完善評估測評機製”,是保障《行動計劃》實施的重要載體。即將實行的《上海市民文明行為綜合指數》等評估機製🔔,運用科學手段🤌🏽,跟蹤研究並發布由市民行為指數、行業文明指數、地區文明指數組成的城市文明指數🎐🤾🏽♀️,規範和指導《行動計劃》的實施。
陳振民:為確保《行動計劃》部署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市文明委將下發《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動計劃實施分工意見》,對任務、目標、責任單位進行分解👱♂️🧽。市文明委和各相應的委辦區縣、群眾團體和社會組織等共同努力,形成全社會大聯動。
摘自👣:解放日報 2004-5-10 8:18:28